我们的教育把孩子丢了!.doc

我们的教育把孩子丢了!.doc

ID:53713763

大小:3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06

我们的教育把孩子丢了!.doc_第1页
我们的教育把孩子丢了!.doc_第2页
我们的教育把孩子丢了!.doc_第3页
我们的教育把孩子丢了!.doc_第4页
我们的教育把孩子丢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们的教育把孩子丢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转载:我们的教育把孩子丢了?!源自:李桂春 晚清文学家龚自珍在《病梅馆记》里说:“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 ;以疏为美,密则无态。”以梅喻人,反对对人才的各种人为扭曲。他还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疾呼。由盆景,我想到了从事的教育。如果把教育的对象——学生比作盆栽的植物,把施教者比作制作盆景的艺人,那么,我们是否也像无数的园艺工人那样,做过很多看上去很美的事情呢?  看上去很美——家庭教育:用爱的名义埋没孩子的个性和思维  小雨今年上五年级,在一次以《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为主题的班队会中,小雨这样告诉大家:我最烦恼的

2、事就是父母喜欢用爱的名义阻挡我去做各种事情,很多的孩子说起自己的家长,都是同一的说辞——家长用自己的意愿代替了他们的想法,而且口口声声说:这是为他们好,是爱他们。  家长的意愿代替孩子的想法,不自觉地把自己的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心理特征归属到孩子身上,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头上的心理,在心理学中,叫做“投射心理”。这与园艺工人创作盆景十分相似,园艺工人通过直干式、蟠曲式、横枝式、悬崖式、垂枝式、丛林式和连根式的盆景塑造方式,投射自己的文化、审美观,而家长通过自己的思维去命令、干涉孩子的思想、行为和意识,植物成了园艺工人的附属品,

3、而孩子也成了家长的附属品,唯一不同的是,植物没有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而痛苦的是,孩子却有自己的独立的意识和思考。  不把孩子当盆景,首先要尊重孩子。从思想上说,是要把孩子放在平等的高度。尊重孩子,也要从行动和细节中贯彻和体现:当孩子想要向你表达他的想法和观点时,给他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耐心地倾听;当孩子主动和你谈起他对某件事情的意愿和想法,不要不耐烦地敷衍了事,而应该认真地对孩子说:“和父母们一起聊聊。”当孩子在你和客人谈话时突然想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打击和压制他们。你应该说:“好吧孩子,你也来说说你的观点!”在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时,给孩子一

4、个自主决定的机会;在父母做决定前,先听听孩子的意愿和想法;别强迫孩子学习没有兴趣的东西,破坏了他以后学习的信心和欲望。  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不会成为变异了的盆景,而是能成长为抗击风雨的参天大树。  课堂里寻找儿童——课堂教学:用教育的名义剥夺孩子的学习权利  2013年8月,《小学语文教学》展开了一次很有意思的专题讨论,讨论的主题是——我们为谁而教。  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在这一期讨论中撰文《在课堂里寻找儿童》,他这样说道:教师在课堂的过度强势,只能使“人”(课堂的真正主人学生)被边缘化、被概念化、被模式化和被抽象化。他们的身子在,思想不在,肉体在

5、,精神不在。这就难怪我们在课堂里要去苦苦寻找“儿童”了。这样的说法,很容易让人想起盆景制作,在强势的园艺师的手下,那些自然天成的植物,同样被边缘化、概念化、模式化、抽象化,它们的枝叶尚在,但是天然不在,它们的树干健硕,但是自由不存。  本来是为儿童而上的课,却把儿童丢失了。这听起来有些像笑话,但仔细去寻找教育中的课堂,却发现这是赤裸裸的现实。君不见,一节节展示课公开课华丽而艺术,教师把展示自己的才情、赢得听课教师的掌声当做了核心价值,而学生,只是配合其展示才情的工具;君不见,一节节的家常课上,教师的教学设计别出心裁、匠心独具,学生却如被系了绳的羔

6、羊,被老师牵引,而不见心灵自由的驰骋、思维的自由飞翔;君不见,一些教师文本解读深邃精到,资源开发宽阔灵动,而课堂中孩子如片帆入海,飘渺迷茫,不知所出,也不知所终;君不见,课堂中的标准答案和精心的预设,一次次磨灭孩子的创造思维和主动学习的热情。  一节语文课,老师讲授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授课即将结束之时,预设了这样一个问题: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有什么收获。问题提出,几个学生顺利地按照教师的预设,没有悬念地完成了回答。这时,却有一个不识时务的学生这样回答道:我认为作者(冯骥才)并不是真正的爱鸟,他与鸟之间也不是真正的信赖,因为,真正的爱

7、一只鸟,信任一只鸟,是给它飞翔的自由,而不是把它囚禁在笼子里。这显然不在老师的预设范围之内,这下,老师惊慌了,支吾了一下,没有说对,也没有说错,只是把手一挥,让孩子坐下去了,继续着下一上课的流程。  这只挥下去的手,的确可以挥走这位老师的尴尬。可殊不知,也挥走了课堂可能生成的精彩,同样,也挥走了一位儿童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体验。对于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来说,什么是最可贵的?我想,除了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之外,不应该忽视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也不应该忽视学生个性化的思维的培养,更应该创造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发展需求。可能,我们的老师也知道孩

8、子的答案是对的,只是因为这一小小的插曲,会打破自己课堂的预设,会导致上课时间的不足,就这样轻松地把课堂的主角——儿童给放弃了。  本该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