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孩子的童年弄丢了

谁把孩子的童年弄丢了

ID:11251653

大小:2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1

谁把孩子的童年弄丢了_第1页
谁把孩子的童年弄丢了_第2页
谁把孩子的童年弄丢了_第3页
谁把孩子的童年弄丢了_第4页
谁把孩子的童年弄丢了_第5页
资源描述:

《谁把孩子的童年弄丢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谁把孩子的童年弄丢了  最近老听到一年级的老师抱怨:“这班孩子基础太差,数字数字不认识,拼音拼音不会读。幼儿园的老师越来越不像话了,什么都不给孩子好好教,就知道领着玩。”听到这样的话我有点哭笑不得,如果我不是曾多次参加学前教育培训,可能还会跟着这位老师发上几声牢骚,可偏偏我接受过关于学前教育的知识,听到这样的话就不可能无动于衷。其实,类似这样的抱怨我何尝不是常常听到,有些是来自家长的,有些是来自一些社会人士的,甚至还有些就来自幼儿教师的,他们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就是为了学习文化知识。这些人的行为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并没有因为学前教育的发展销声匿迹,相反还

2、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要改变这种现象,须对其形成的原因加以剖析,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在行动中采取有效措施,真正做到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办园,确保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  1.家长错误的观念  在很多家长眼中,儿童虽然拥有鲜活的生命,却没有独立的人格。不少家长的科学育儿知识和家教经验比较匮乏,教育观念还比较陈旧,他们认为:我家长的需要就是孩子的需要,我要孩子做什么,孩子就应听我的,我的希望就是孩子的希望。他是我的孩子,我肯定是为了他好,为了他的未来好。再加上各种媒体和某些“专家”、机构对早期教育作用的不当宣传,使许多家长接受了

3、“早期教育决定论”的观念。他们认为送小孩到幼儿园是学习的,不是去玩的,而且也以幼儿在幼儿园认识多少字、会数到多少数来判断幼儿园办园的质量。所以,从家长的观念出发,当然是知识学得越多越深越好,技能也是越多越精越好。  2.幼儿园办园理念和生存竞争的影响  生源是幼儿园生存的命脉,尤其是民办幼儿园,生源和经济利益直接挂钩。而影响生源的原因主要来自幼儿园办学模式和师资素质两方面。从办学模式看,多数民办幼儿园甚至公办幼儿园,如果没开设小学课程,那么许多家长就会不满意。鉴于此,一些幼儿园不是把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和身心健康作为办园宗旨,而是一味向钱看,为了多收幼儿、多赚钱,这

4、些幼儿园迎合家长望子成龙和社会拔苗助长的心理,不顾年龄实际,向幼儿提出过高要求,以求幼儿拿出学习成绩来,满足家长的虚荣,并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以提高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幼儿教师素质偏低  眼下不少的幼儿园,尤其是县级以下(含县级)的幼儿园,真正出自师范院校的教师很少。绝大多数教师只有初中毕业学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幼儿师范教育。他们既缺乏应有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如不懂“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幼儿教育”以及“什么是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幼儿园的培养目标”等,他们甚至错误地认为只要将知识传授给幼儿就是正确的、成功的,传授的越多越好。由于幼儿教育缺编,许多小学教

5、师调整到幼儿教师岗位上后又缺乏必要的岗位培训,用教小学的做法教幼儿班。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幼儿园与小学是分别对不同发展阶段儿童的教育,两者有不同的任务,存在着质的差异。向幼儿提前灌输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小学化教育方式,完全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和宗旨,无疑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它无益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危害明显。  1.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  幼儿的天性是好奇好动好玩,应让他们在轻松的教学和游戏活动中获得体验、感知和快乐,培养其自信、独立、专注等品格,及探究兴趣和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习惯,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中获得各种能力,为终身发展打下良好

6、的基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说得严重点,这种教育模式是对幼儿人性的粗暴践踏,是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的一种摧残,将会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严重影响幼儿心理的正常发展,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2.孩子丧失学习兴趣,对其后续教育形成负面影响  一些幼儿园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任务,在幼儿园的教育阶段,儿童就已经学习了拼音、写字、算术,有的甚至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等内容。这种对知识的强化灌输和强制学习的做法扼杀和挫败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

7、恐惧,厌学情绪由此而生。他们步入小学以后,还要再一次学习这些内容,因为他们已经学过一遍,所以对小学的学习便没有了兴趣,这对他们的后续学习是极为不利的。  3.拔苗助长,抹杀了幼儿的童趣  幼儿园是儿童迈出家庭以后、进入正式学校教育以前的一个重要的集体组织,是儿童早期经历中影响最大的教育环境之一,也是幼儿最早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它要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良好的早期教育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小学化”教育下的某些幼儿,从表面上看,在进入小学前文化知识也许能赶得上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水平,但他们所得到的东西却是表面的、暂时的,因为他们失去了人生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