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圣、求谐、求关怀──丹·布朗小说中的伦理关系研究.pdf

求圣、求谐、求关怀──丹·布朗小说中的伦理关系研究.pdf

ID:53728336

大小:345.3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0

求圣、求谐、求关怀──丹·布朗小说中的伦理关系研究.pdf_第1页
求圣、求谐、求关怀──丹·布朗小说中的伦理关系研究.pdf_第2页
求圣、求谐、求关怀──丹·布朗小说中的伦理关系研究.pdf_第3页
求圣、求谐、求关怀──丹·布朗小说中的伦理关系研究.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求圣、求谐、求关怀──丹·布朗小说中的伦理关系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年8月皖西学院学报Aug.,2014第30卷第4期JournalofWestAnhuiUniversityVo1.30No.4求圣、求谐、求关怀一一丹·布朗小说中的伦理关系研究柬少军(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1900)摘要:伦理学上的后现代转向为人们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美国作家丹·布朗以后现代伦理环境为其创作的背景板,在展现当下人们面临的伦理困境之余,也积极探寻困境的出路。在其小说中,布朗的探寻主要体现为重塑新环境下人们的伦理关系。在个人与自我关系上,强调以内在上帝的价值理念约束个体行

2、为;在男性与女性关系上,追求和谐共生以避免任何一方的霸权主义;在个人与他者关系上,以宽容与责任原则建构伦理共同体。开放式的结尾表明,伦理关系上的重构只为解决困境提供一种可能的但绝不是唯一的出路。关键词:伦理关系;求圣;求谐;求关怀中图分类号:1712.0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735(2014)O4一OO32一O4在后现代伦理环境下,宏大叙事的消解,一方面了相对主义的滥觞。在笛卡尔式的理性主体遭到消造成伦理规范的多元化状态,使人们容易陷入相对主解后,自我成了不稳定的、碎片化的和去中心化的存

3、义牢笼之中;而另一方面,由于“后现代对世界的‘返在,“我们包含相互矛盾的身份认同,力量指向四面八魅’也将道德能力从其现代流放之中接纳回归人类世方,我们的身份认同总是一个不断变动的过界,重新恢复它的权利和尊严”_1lJ(P。,人们将有机会程”[3_J(。《失落的秘符》中,自我的易变性被呈现重构伦理生活,抚平现代伦理宏大叙事所造成的伤出来。迈拉克称:“变身。这是我的天赋”[4_(,身份痛。美国作家丹·布朗敏锐地觉察到当下人们这种在他眼中成了一场角色扮演游戏。他身份的两次转困境与机遇并存的伦理境况,并将之融入小

4、说创作之变,即扎伽利一一安多罗斯一一迈拉克,使他明白身中。在其小说中,除了极力消解建构在宏大叙事基础份是可以不断地被形塑,进而得以逃避先前身份带来上的二元对立结构,展现人们难以规避的伦理困境的危机。身份的转变使他挣脱先前伦理关系的束缚,外,布朗也积极探寻困境的出路,企图为人们觅得一让他获得重生的机会,但同时也将他带入空虚感的桎种适合后现代伦理的生活方式。由于“几乎所有的伦梏之中。一段感官享乐后,物质与精神上富足的安多理问题的产生往往都同伦理身份相关”[=2],而人们的罗斯感到“自己竞像在土耳其监狱里时一样

5、空伦理身份又往往由其所处的伦理关系决定,因此,伦虚”4l(n蟠’。在从彼得枪口下死里逃生后,他并没有理困境的解决方案就可从伦理关系中寻找。布朗对感到庆幸,相反他“从未挣脱空虚感”l4lJ(心。某种程伦理困境出路的探寻主要体现在对3种伦理关系的度上说,碎片化的自我是造成空虚感的主要原因之一重建之中:个人与自我、男性与女性及个人与他者之。游走在各类伦理关系之问的迈拉克就像一个都间的关系。在每种关系之上,他又寄予不同的期许。市漫游者,从未建构一个完整且稳定的自我。这样,但为避免自己的探寻成为另一种宏大叙事,他通

6、常又伦理意识的淡薄最终使迈拉克触碰伦理禁忌一一弑以开放式结尾结束小说,意在刺激读者寻求一个适合父,从而导致他一步步地走向毁灭。除展示碎片化的自己的微观方案。因而,重建伦理关系只是一种可能收稿日期:2O14O6一l1的出路,并不是唯一的和必经的出路。基金项目: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2013~2Ol4年上海市一、在个人与自我关系上求圣大文科研究生学术新人培育计划(R16—0103—14103)。后现代主义解构现代哲学话语的一家之言,造成作者简介:束少军,男,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第4期束少

7、军:求圣、求谐、求关怀33自我可能造成的危机外,布朗也在该小说中探寻如何对立框架之中,而是极力消解此种结构。早在《达·在新环境下建构自我。布朗以意念科学为切入点,消芬奇密码》中,他就将耶稣的神性降为人性,而在《失解人性与神性的二元对立,将个人建构成上帝式的落的秘符》中,他又将人性提升至神性,人性与神性之存在。间画上了等号。因而,布朗的新上帝就是人类本身,小说中,凯瑟琳的意念科学主要研究人类意识的正如彼得所言:“你和上帝之间唯一的区别就是,你已本质和潜能。她相信人类心智尚有未开启的潜能,并忘却自己是神圣的”

8、E4]㈣。这样,在崇尚个人微观且其研究表明:“人的意识大量聚合确实可以作用于叙事的后现代伦理环境下,人与自我关系上的求圣既物质实体”_4j(。据此,她得出结论:“如果使用得最大化地彰显了个体的生命价值,又使个人面临伦理当,我们的大脑可以唤起的能量堪比超人”_4_(。问题时以上帝所代表的价值为行为准则,进而避免了她将她的这一发现视为对古代智慧的再现,并将之与陷入相对主义的牢笼之中。《圣经》联系起来。她在《圣经》中发现大量的密码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