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和苏轼关于科举诗赋取士的争议及原因探究.pdf

王安石和苏轼关于科举诗赋取士的争议及原因探究.pdf

ID:53731101

大小:177.5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0

王安石和苏轼关于科举诗赋取士的争议及原因探究.pdf_第1页
王安石和苏轼关于科举诗赋取士的争议及原因探究.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王安石和苏轼关于科举诗赋取士的争议及原因探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30卷第2期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2月Vo1.30No.2JOURNALOFLANZHOUINSTITUTEOFEDUCATIONFeb.2014王安石和苏轼关于科举诗赋取士的争议及原因探究雷婷婷,张岩(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科院,江苏泰州225300)[摘要】北宋时期,围绕科举是否采用诗赋取士的问题,以王安石为代表的贬诗赋人士和以苏轼为代表的褒诗赋人士都有自己鲜明的观点,争议的背后隐藏着他们各自的政治观点和个性特征。[关键词]北宋;诗赋取士;争议;原因[中图分类号]I(2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23(2014)02-0001-0

2、2[收稿日期]2013—09—16唐代科举进士科以重诗赋著称,那时即有“进士二、以苏轼为代表的褒诗赋人士观点浮薄请罢之”的论谈。宋初进士以诗赋、经义、策论、北宋时期,以苏轼为代表的一群文士主张以诗赋杂文并试,多侧重诗赋,逐场黜落。随着范仲淹、王安取士。其观点主要有二:一是诗赋历来就是衡量人才石的科举改革,关于是否用诗赋取士的问题,支持和的重要标准,自隋以来,绵延数朝,诗赋取士确实选拔反对的名士各自为阵,争议颇多。了大量杰出的人才,不能轻易改变,否则弊端百出。一、以王安石为代表的贬诗赋人士观点苏轼在《复改科赋》中说:“悯科场之积弊,复诗赋以求宋初的庆历年间,教

3、育改革家范仲淹就主张降低贤。探经义之渊源,是非纷若;考辞章之声律,去取昭诗赋考试在科举取士中的地位,他认为诗赋讲求声韵然。原夫诗之作也,始于虞舜之朝;赋之兴也,本自两对仗,以此来试士,限制了博学多识之士的才思,难以京之世。迤逦陈、齐之代,绵邈隋、唐之裔。故道人徇选取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在他的“庆历兴学”改革中,路,为察治之本;历代用之,为取士之制。追古不易,规定科举考试“先策、次论、次诗赋”,将试策、论放在高风未替。祖宗百年而用此,号日得人,朝廷一旦而优先的位置上,而试诗赋则次之,受到当时守旧势力革之,不胜之弊。”l3【2。二是认为经义取士由于缺乏科代表扬察等

4、人攻击,认为凭诗赋考试易评定高下,而学客观的评判标准,容易导致任意发挥,不但难以选策论却常常回答广泛、不着边际,难以评定成绩高下。拔出真正的治事之才,且易造成浮华文风。苏轼在庆历新政之后,程颐、司马光等人都对诗赋取士加以《议学校贡举状》中说到:“且其为文也,无规矩准绳,鞭挞,而且讨论也更为激烈。故学之易成;无声病对偶,故考之难精。以易学之士,到了熙宁年间,王安石比前人做得更彻底,他直付难考之吏,其弊有甚于诗赋者矣。”_39他又在《拟接倡导罢除诗赋考试,代之以经义、策论试士。他认进士对御试策并引状问》中说:“昔祖宗之朝,崇尚辞为:“今以少壮时,当讲求天下正理,

5、乃闭门学作诗赋,律,则诗赋之士曲尽其巧。自嘉j;占以来,以古文为贵,及其人关,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则策论盛行于世,而诗赋几至于熄。今始以策取士,古。”¨王安石认为以诗赋取士,只能使年轻人闭门埋而士之在甲科者,多以谄谀得之,天下观望,谁敢不头于吟诵赋诗,不会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即使做了然。”苏轼先对嘉{;占以来“诗赋几至于熄”的现象官也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罢诗赋的同时,王表示了不满,接着又提出王安石改革进士试,专以经安石颁布《三经新义》作为经义考试的标准。他作《三义策论取代诗赋,导致科场考风不正。“臣恐自今以经新义》的目的在于以经书施于

6、世用,他在《周官义·往,相师成风,虽直言之科,亦无敢以直言进者。风俗序》中说:“其人足以任官,其官足以行法,莫盛乎成周一变,不可复返。”舛所以,苏轼反对王安石罢诗赋,之±,其法可施于后世,其文有见于经籍,莫具乎《周以一经而统天下的态度是十分鲜明的。苏轼虽然擅官》之书。”而“自周之衰,太平之遗迹扫荡几尽,学者长策论,并且因此科考高中跻身官场,但显而易见,他所见无复全经”,所以才“欲讯而发之。”_2他试图以是极力贬斥经义策论取士这种考试方法的。训发古经义,来改变科举以诗赋取士的空疏无物的考三、王苏二人关于诗赋取士争议的原因思考试内容,希望通过他的《三经新义》,使

7、科举考试与解(一)王安石罢诗赋取士的原因决社会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从而选拔出有用的人才。1.罢诗赋是王安石经世致用人才观在政治和教[作者简介]雷婷婷(1981一),女,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科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外教育史研究。2兰州教育学院学报第30卷育改革中的体现从考试的角度说,却有利于考试评定的标准化。因此王安石认为,科举考试选拔的应该是有政治才干考以经义策论不如考诗赋。而非仅有文学才华的人,也就是说一个好的文学家未苏轼对士子阐经释义时的随意发挥,浮夸的文风必能成为好的官员。这是王安石在科举中取消诗赋非常反感,他曾经赋诗讥刺道:“尔来又一变,此学初考试

8、的根本原因。王安石认为诗赋只能试文才,而经谁谂。权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