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的思念——怀念墨学家王讚源先生.pdf

无尽的思念——怀念墨学家王讚源先生.pdf

ID:53731641

大小:26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0

无尽的思念——怀念墨学家王讚源先生.pdf_第1页
无尽的思念——怀念墨学家王讚源先生.pdf_第2页
无尽的思念——怀念墨学家王讚源先生.pdf_第3页
无尽的思念——怀念墨学家王讚源先生.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无尽的思念——怀念墨学家王讚源先生.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包头职大学报2013年第4期无尽的思念——怀念墨学家王赞源先生杨武金(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oo872)摘要:怀念王赞源先生。他的言行随时在我记忆中想起。他和我度过的时光,永远在我头脑中留下了印迹。我以无尽的思念,感怀先生的心绪。如何不辜负先生的希冀?如何才能做好自己的.点滴?关键词:墨学;怀念;回忆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671—144o(2013)04-_0121一o4有些人,有些事。我们早已忘记,甚至永远也不会“武金老弟:回忆。可是,总有那么一些人,有那么一些事,却令我滕州见面,

2、人大又见面。十一月三日承陪们永生难忘。而且随时都可能在我们大脑中浮起。上北京机场。谢谢!王攒源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两年多了,他和我之间值此佳节顺祝曾经在一起做过的种种事情的场景,却依然仿佛就像进步是发生在眼前,让我难以忘怀。平安他生于1940年,属龙。我生于1964年,也属龙。我王源们相差整整24岁。他是台湾人,我是大陆人,可我们都一九九九,十二,廿九日。”是中国人。是什么让我们走到了一起?是什么让我们他从一开始,称呼我为“老弟”,虽然有他的考虑,但之间产生了如此深厚的情谊?对我来讲却从来没有感到自然过。从我来看.

3、他这样称在王先生刚去世不久的时间里,我曾经写过“摩呼我可能是因为对我有更大的希冀.或者可以更好地考顶放踵著墨学——王攒源先生事迹追忆”(以下简称察我。信上说的“滕州见面”。可能是指当年8月在山东滕“摹文”),在2011年8月内蒙古包头举行的墨学国际会州召开的第四届墨学国际研讨会上。我们首次得以认议上做了发言,后又正式发表于《职大学报}2011年8识。“人大见面”,可能是指大概当年的lO月份,他因为赠月第4期上。但是还有不少细节的方面,还有许多当时送给我院(系)由台湾严灵峰先生编的《墨子集成》(共收没有回忆起来的

4、事情。更有很多需要重新认识的事录墨子著作99种)而受到我院领导的热情接待。情。我都希望在这里能够从细节上做出更好的叙述,这就是我们相识的开始。以飨关心王潢源先生的读者。我在“摹文”中说,“我从事墨学研究,首先是在恩师一相识于墨学志趣之缘孙中原教授的指导下,从最基本的知识学习开始然后不、先看下面他曾经写给我的一个“短信”:断累积起来的。王源先生和我的导师孙中原教授很早收稿日期:20l3一o4—02作者简介:杨武金(1964一),男,侗族,贵州天柱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逻辑教研室

5、主任。主要研究墨学和逻辑学。第五届金岳霖学术奖获得者。有《墨经逻辑研究》、《辩证法的逻辑基础》、《逻辑的力量》(译著)等著速出版。121就有比较密切的交往,他们有很多合作。而我作为孙中我以后可以做些更多的网上资料搜集工作,还是做作原教授的学生,自然也或多或少地和王源先生进行者好。这样,我也就有幸作为作者了。对此,我当然只有接触和交流。”[11这里说的“接触和交流”.其实说的就是特别感激了。不过,秘书工作还是我做,几天下来,围绕指上面这些情况。大家的讨论情况,我做了好厚一本笔记啊。王先生很早就在大学教授《墨子》,

6、其实他的老师非常炎热的夏季,我白天讲课,体力消耗较大。吃李渔叔就是老一辈的墨学家。在《不拿耳朵当眼睛》一完晚饭.我就直接乘公共汽车到了千佛山脚下。然后爬书中,就收集了他在之前发表过的墨学论文“墨子的现山。我从山的北坡顺路往上爬,到了山顶然后再顺着山代意义”、“爱的哲学”等。孙中原先生早年跟随汪奠基脊往下慢慢摸石而下。山顶上非常凉爽。六年前王先生先生和沈有鼎先生学习研究墨家逻辑,后来也就成为我们一起是白天来爬山的,走的是同一条路。白天站在了墨学专家。我跟孙中原先生读博士,博士论文写的就山顶上,济南市的几座山头都可

7、看的很清楚,晚上虽然是《墨经逻辑研究》,自然也就研究到墨学上来了。在灯光的映照下还可以看到夜景,可白天的景观却已我在博士论文的“后记”中说.“与王源教授接触十分模糊了。的次数虽不多.但我每一次都有很深切的体会。他平易一个人登山和众人在一起是大不一样的。大家在近人,循循善诱,是难得的好老师。”固这些话都是10多一起,说这说那,到了一个地方就照相。一个人,又是晚年前说的了,但即使现在读起来,每一句话都说的十分上,自然没有人说话,除了跟随一些陌生登山者往上合适。爬,那就是思人想事了。每爬一步都可能回想到当年一二、相知

8、于墨学研究之合起爬山的情景。想念那些有说有议,其乐无限的时刻。在王先生过世半年之后的8月下旬,此时已是8月我还想起了在贵阳的日子。那是差不多一年半后包头国际墨学会议之后,我被邀请到山东大学讲三天课。的《墨经正读》审稿会了。各个部分初稿写出后,大家都这里.在2005年.曾经是我们“墨经研讨会”成员们寄给在台湾的王先生,王先生统稿,又统一发给各位作“战斗”过的地方。我在“摹文”中说,“会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