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以曲取士:看晚明曲论家沈德符的成就及影响.pdf

元以曲取士:看晚明曲论家沈德符的成就及影响.pdf

ID:53733574

大小:212.55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0

元以曲取士:看晚明曲论家沈德符的成就及影响.pdf_第1页
元以曲取士:看晚明曲论家沈德符的成就及影响.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元以曲取士:看晚明曲论家沈德符的成就及影响.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雷一家思想口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李艇摘要沈德符作为明朝晚期比较有名的曲论家,所提出的元以曲取士的看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虽然他的这种看法被证明为谬误的,但是仍然不失其光辉。关键词沈德符元以曲取士影响中图分类号G275.1文献标识码A沈德符出生于1578年,卒于1642年,字景倩,又字虎臣,号他书总目提要》中明确地评价《万历野获编》“其论元人未灭南宋以子。宋德符生活在明朝末年,是明朝有名的文学家和曲论家,其所撰前,以杂剧试士,核以《元史·选举志》,绝无影响,乃委巷之鄙谈”,攥写的《万历野获编》大多记载了万历以前的典故,为以后的《明史》明确

2、地否定了沈德符的以曲取士的说法。在王国维的《宋元戏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中还保存了一些关于戏曲小说的资料,为后史》中,王国维认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及臧懋循《元曲选序》人研究戏曲提供了资源。沈德符在戏曲上的研究和看法得到了后人均谓蒙古时代,曾以词曲取士,其说固诞妄不足道。余则谓元初之的大力推崇,促进了我国戏曲研究的发展。废科目,取为杂剧发达之因。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一、元以曲取士的由来简介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元曲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艺术创作的高峰,出现了大批流传后[2J这种否定元以曲取士的说法开始得到人们的重

3、视,而学术界也世的优秀作品,对于这种现象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其中一个比较流一致同意这种看法。行的说法是:在元代以曲取士,所以促进了元代戏剧的发展和繁荣。二、沈德符在戏曲研究上成就和影响分析以曲取士在元代的史书资料和其他关于元代的相关著作中都没有明代中晚期作为中国戏曲发展历史上发展变化的重大时期,发现其踪影,关于这种说法详细的记载最早的来源是明朝万历末年戏曲的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杂剧和戏曲的发展和影响逐渐变臧晋叔的《元曲选》和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在沈德符的《万历野弱,而新的文学形式开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取代了戏曲的获编》卷二十五中关于词曲类中的“杂剧院本”的

4、记载中,沈德符非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很多曲论家开始重新思考元曲的价值和意常肯定地说:“元人末灭南宋时,以此取士字优劣。每出一题,任人填义,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来发表自己对戏曲的研究看法和见解,沈曲。如宋宣和画学,出唐诗要句,恣其渲染,选其得画外趣者登高第。德符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代表。和他同一时代的曲论家相比较,他于是宋画元曲,千古无匹。元曲有一题而传至四五本者,予皆见之。总所涉猎的范围比较广,而且他的文学造诣比较高,所以在戏曲研只四折,盖才睛有限,北调又无多。且登场虽数人,而唱曲只一人,作究上的视野比较开阔,而且见解也比较准确深刻,对于戏曲理论者与扮者力限俱尽现矣。”

5、从这段话可以清楚地看到沈德符认为元发展史上的很多问题他都留下了自己的身影,为中国戏曲的发展以曲取士的大概时间是元朝还没有灭宋朝的时候,在王国维的《宋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元戏曲史》中也同时指出了元曲的同题共作的现象,即有很多作曲沈德符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为科举而奔走,在钱谦益的“列家就同一题材的进行创作的剧本存在,沈德符认为这就是由于应试朝诗集小传”中关于他的描述是“年四十始上春官,累举不得第而而产生的现象。对于词曲同题共作的现象,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深死”_引。在沈德符的父亲和祖父去世之后,他回到了家乡,在他40岁远的渊源,对于不同的文人来说,由于境遇不同,所叙

6、事抒情的角度的时候才中了北京的乡试,然后又参加科举考试,但是最终也没有也有所不同,所以词曲的境界也不同,除此之外还有暗中竞争的含中进士。在功名上的失败,使他开始重新考虑自己所生活的现实,他义。对于戏剧来说,由于比较重视故事的传奇色彩和人物的特点,如开始模仿欧阳修的《归田录》,把自己所听到的、看道的关于明朝前果不是为了应试,那么词曲同题偶然为之还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这期的故事都一一记录下来,按照“谋野则获”的观点,取名为《万历野种现象经常出现,那么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了。获编》,这就是这一重要名字的由来。《顾曲杂言》作为《万历野获编》在明代元代杂剧的作品“一题而传

7、至四五本”的情况现在已经的关于戏曲的内容,是沈德符对于戏曲的看法的著作。主要包括了很少见了,但是从流传至今的《录鬼簿》中可以看到很多剧本的题目南北曲的兴衰和相互影响,对于元明戏曲剧本的评论,记述了明代后面标注有“二本”、“次本”、“旦本”。按照惯例,如果有次本,那么就著名戏曲家张野、顿仁、张凤翼、梁辰角等的艺术活动,还对明朝民一定有正本;如果有二本就一定有头本;有旦本就可能有末本,这种间流行的戏曲如《寄生草》、《闹五更》、《打枣竿》、《罗江怨》、《挂枝现象在《录鬼簿》在所记录作品中非常普遍。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儿》等流传的情况进行了记录,其中的内容非常丰富。所

8、记载的历史资料的可靠性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