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定稿.ppt

念奴娇赤壁怀古定稿.ppt

ID:53737515

大小:3.00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4-25

念奴娇赤壁怀古定稿.ppt_第1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定稿.ppt_第2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定稿.ppt_第3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定稿.ppt_第4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定稿.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念奴娇赤壁怀古定稿.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明)滚滚长江东逝水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苏东坡(1036——1101),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文学家,书画家。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

2、主,但老庄哲学和佛家思想也很浓厚。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文艺全才散文——欧苏(欧阳修)诗歌——苏黄(黄庭坚)词——苏辛(辛弃疾)书法——宋四家作品有《东坡乐府》、《东坡七集》,著名散文有《前赤壁赋》,学过的散文有《石钟山记》思想——儒道佛思想一门三父子,皆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其他:唐宋八大家、三苏作家介绍苏轼《赤壁赋》墨迹写作背景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捕下狱,自被捕到结案,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最后,宋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

3、事。1082年,苏轼47岁,在心情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他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上片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形势,并称颂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下片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赤壁的历史事件,最后抒发作者的感慨,归结全文主旨。整体感知思考: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赤壁美景的特点是:“雄奇”。乱:岩石山崖险怪穿:山崖陡峭高峻惊:江水之汹涌拍:惊涛力度之大卷:波涛气势之大渲染磅礴宏伟的气势参考答案:上阕作者的视野开阔,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把眼前的大好河山描绘得宏伟、壮阔、气势磅礴。①这就为

4、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②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这也体现了作者作为豪放派代表的词风。上阕(写景)大江东去(壮美)赤壁故垒(古老)乱石惊涛“雪”战地风光险峻江山如画“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1.上片重写景,下片“遥想”一词接应上文,心往神驰,八百七十四年前的周瑜就在作者描写的赤壁雄奇壮丽景色中出现了。阅读下片前六句,讨论苏轼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2.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青有为英气不凡?1、描写了周瑜雄姿

5、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乔初嫁”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198)乔玄把自己美丽的次女嫁给周瑜,不久吴主孙权又拜周瑜为大都督,这时周瑜才二十四岁。“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慨。小乔初嫁距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瑜三十四岁)十年,放在一起写,是为了突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业的形象。作者从下面几个角度与自己比较:周瑜苏轼年龄:24岁47岁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职位:东吴都督团练副使际遇:功成名

6、就功业未成2.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青有为英气不凡?词中的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温文尔雅却又有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怀古是为了思今。词人赞美周瑜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词人47岁,周瑜24岁)而功业无成的感慨。他是多么渴望有如三国那样的豪杰人物,来扭转宋廷不景气的现状啊!最最渴望的就是自己能象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一展宏图。这正是词人缅怀周瑜的原因之所在。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后五句是怎样写人生感概的?“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这种向往在两鬓班白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

7、可笑。“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也是心境旷达,潇洒酒酬月。(公瑾)小乔初嫁赤壁之战伤己:早生华发人生如梦现实感慨:怀古下阕总结思想感情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

8、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