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论文.pdf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论文.pdf

ID:53746063

大小:167.3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2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论文.pdf_第1页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论文.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年第5期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No.5.2O14(总第147期)JOURNALOFMUDANJIANGCOLLEGEOFEDUCATIONSerialNo.147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孥(聊城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山东聊城252059)[摘要]随着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日益频繁,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礼貌用语是维系交际的有效手段,西方的礼貌原则更倾向于平等与尊重,而中国的礼貌原则更富有人情味。了解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可以避免交际失误,实现成功交际。[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礼貌;差异[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o

2、9—2323(2014)05-0043~02一、引言貌准则要求减少对他人的批评;多称赞他人而少赞扬自己,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高度全球化,世减少与人分歧而增进一致意见;减少双方反感而增加同情;界成为了越来越小的地球村(GlobalVillage);而随着世界减少他人的代价而增加对他人的益处。利奇同时提出用来各国间交往日益密切,人际交往中礼貌用语的作用也愈加区分礼貌程度的三种不同类型的语用等级,即损益程度等凸显。礼貌是人类社会演变过程中产生的文化现象,是人级、选择程度等级和间接程度等级(Leech,1983)。可见,际交往的一条基本准则。礼貌

3、的目的是为了在人际交往中西方的礼貌原则更倾向于平等与尊重。减小矛盾和冲突,是跨文化交际中的润滑剂。本文从一些(2-)中国的礼貌原则常用的礼貌用语着手,考察礼貌用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的礼貌方式有明显的特征,顾曰国提出了汉语文具体表现及运用,阐明英汉常用礼貌用语的语言差异及其化的五条礼貌准则:(1)“自卑而尊人”与“贬己尊人准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中国式礼貌的最大特点是“大礼者,自卑而尊人”。(2)“上二、跨文化交际与文化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与称呼准则。(3)“彬彬有礼”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

4、)是指具有不与文雅准则。文雅准则即选用雅言,禁用秽语;多用委婉,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少用直言。雅言与秽语是一个阶的两端。(4)“脸”、“面子”人们在文化取向、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规范等方面存与求同准则。(5)“有德者必有言”与德、言、行准则(顾日在着差异,因此在相互交流和沟通中,常常会有“咫尺天涯”国,1992)。中国的礼貌原则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民的感觉,产生误解和交际障碍,导致文化冲突(cultural族性和美学性。clash),致使交际失败(pragmaticfailure)。由上可见,东西方两个社会间迥然

5、有别的文化取向和文化是凝固了的人际交往,交往是流动的文化。作为价值观念导致礼貌标准不同,西方的礼貌原则更为理性,而社会信仰和习俗的总合,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核心,中国的礼貌原则更具有人情味。所以,为避免误解和冲突,但应该明确地看到,它既可成为通途的桥梁也会成为障碍。应充分照顾到对方的礼貌原则。因此,充分了解双方文化的相同性和差异性是有效进行跨四、礼貌惯用语的差异文化交际的基础。人们在日常交往中,会遇到某些场合如问候、道谢、赞三、中西礼貌原则的差异美、致歉等,需要双方立即做出有礼貌的反应。这类言语行礼貌是人类社会人际交往应遵守的准则,文化背景不为通

6、常都有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我们称之为礼貌的惯用同,礼貌准则亦各有其特点。礼貌原则作为文明社会的基法。大量关于礼貌的惯用语研究表明,中西文化传统在礼本社会准则和交际行为规范,可以削弱和化解冲突、改善人貌表达上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个性,存在着差异。际关系、维护社会平衡,因此,“礼貌现象是语言运用的普遍(一)问候惯用语的差异现象”。由于中外文化、习俗等的不同,问候惯用语也呈现出明(一)西方礼貌原则显歧异。中国人素有拉近关系、不分彼此的倾向,见面后常利奇(GeofferyLeech)认为,在言语交际中,人们首先以“吃了吗?”(Haveyoueatenyet?

7、)作为问候语。而西方考虑的不一定是合作,而是话语的得体性,即礼貌问题,其人听到后会认为这是发出吃饭的邀请,就可能回答说:“我六项礼貌准则最为普遍接受和认可,它们包括得体准则、慷也没有吃。我们一起去吃点东西吧。”再如,对于汉语中最慨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一致准则以及同情准则。礼常见的问候用语“到哪儿去?”,西方人最为直接的反应会是[收稿日期]2013-11~08[作者简介]李坤(1976一),女,聊城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资助项目(2011GG055);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

8、计划资助项目(SDYC12012);聊城大学科研资助项目《Y1002022)部分研究成果。·43·“It’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