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回应型法:我国地震预报立法的反思与完善-论文.pdf

迈向回应型法:我国地震预报立法的反思与完善-论文.pdf

ID:53747087

大小:433.9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2

迈向回应型法:我国地震预报立法的反思与完善-论文.pdf_第1页
迈向回应型法:我国地震预报立法的反思与完善-论文.pdf_第2页
迈向回应型法:我国地震预报立法的反思与完善-论文.pdf_第3页
迈向回应型法:我国地震预报立法的反思与完善-论文.pdf_第4页
迈向回应型法:我国地震预报立法的反思与完善-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迈向回应型法:我国地震预报立法的反思与完善-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硅:髻迈向回应型法:我国地震预报立法的反思与完善张健摘要:我国地震预报立法存在明显的“压制型法”的特征,这突出表现在政府垄断地震预报信息、行政机关地震预报信息发布权限过于集中、地震局职能错位等方面。压制型地震预报立法模式在实践中已暴露出合法性危机。有必要对我国地震预报立法展开反思,尝试打破政府地震预报信息垄断,把地震预报权适当下放,明确地震局的职能与定位,建立一种新的立法模式——“回应型”地震预报立法模式。关键词i地震;地震预报;回应型法;压制型法;立法中图分类号:P9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

2、-8691(2014)01—旬132—05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以及最近发生的雅安地震报20世纪的辉煌和当下惨淡说明当下地震预报工惨痛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一次次拷问中国现有的作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立法与制度。考察现有地震预报制度。如何认真地反思我国当下地震预报地震预报法律法规,可以发现现有立法严重阻碍了立法,提高对大规模自然灾害的预报水平,成为摆在地震预报的有效运作,种种弊端使中国地震预报预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同样急迫的,是如何建测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立和完善高水平的、更加专业化的地震预报法律制现有地震预报立法

3、对地震预报的决策主体和决度,然而目前学界对我国地震立法模式的反思与分策程序作了明确规定。按照现有立法,一次完整的析依旧空白,本文试图寻求突破。地震预报流程需要“三步走”:首先,形成地震预报的意见;其次,针对地震预报意见专家委员会召开会一、我国地震预报立法的基本现状议进行评审;最后,行政机关发布地震预报。第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就开始尝试建立地形成地震预报的意见。《地震预报管理条例》第6震预报制度。199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颁布实条、第7条和第8条规定,任何民间团体或公民个人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

4、法》。1998年颁布《地都可以根据其观测结果向其所在地或者所预测地区震预报管理条例》,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修改《防的县级以上政府的地震机构或者直接向中国地震局震减灾法》。《防震减灾法》的颁布修改标志着中国提出书面预测意见;上述机构应针对预测意见召开地震预报立法体系初步完成。然而,与日新月异的震情会商会研究讨论,进而形成地震预报意见。第科技发展和国家立法相比,尤其是与20世纪取得的二,针对预报意见专家评审。《地震预报管理条例》一系列地震预报成就相比,晚近几十年中国地震预第9、10、11、12条规定,地震预报意

5、见形成后由省级报工作乏善可陈,饱受批评。由于政府出于对社会以上地震部门组织专家对地震预报意见进行评估。稳定和经济建设的担心,中国地震预报成绩不是在第三,发布地震预报信息。《防震减灾法》第16条提高,而是衰退。在汶川、玉树、雅安地震以后,地震和《地震预报管理条例》第3章规定国务院和省级局坚称“地震无法预报”而屡受责骂。中国地震预人民政府是地震预报发布的权威部门,禁止其他任作者简介:张健(1986~),男,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化路径及其实现机制”(项

6、目号:11AZD020)的阶段性成果。、、1332014.01、、何单位和公民个人发布地震预报信息;其中,全国性和全面干预。它主张“国家全能主义”,国家对人的长期地震预报和中期地震预报由国务院发布,中力、物力进行集中的调配与管理,强调管理的权威长期的区域性地震预报、短期地震预报以及临震预性、强制性与统一性,这样的立法模式固然可以提高报信息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发布。行政效率,实现短期效益,但它与社会自治之间存在根据上述规定我们可以概括出地震预报的“三负相关关系,庞大的行政公权力吞噬了社会自治的部曲”,简略概括就是,

7、体制内外的地震预测主体对空间,带来了庞大的交易成本,消耗了社会资源,更地震做出预测信息后,由地震部门组织专家开展会是加重了政府本不应该承担的负担。反映到地震预商评审,在会商会上形成地震预报意见,并将该预报报立法上,则是国家垄断了地震预报的权力与技术,意见提交地震局组织的专家委员会评审,如果评审垄断了地震预报的话语权。结果为肯定,则向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报告,由政府决地震预测是地震预报的前提。我国《地震预报定是否发布地震预报。这其中涉及到三类主体:地管理条例》第6条规定,任何民间团体或公民个人震预测主体,它包括体制内

8、外的地震局以及民间团都可以根据其观察结果提出地震预测意见。但《防体和公民个人;预报意见形成主体即地震局;作为地震减灾法》第29条规定,地震预报意见由国家统一震预报发布主体的政府⋯叭。从法律规定上看发布。除学术研究或学术交流外,禁止任何单位和来,三类主体各司其职。《防震减灾法》和《地震预个人发布地震预测信息。换句话说,即使民间组织报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地震预报或者公民个人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