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唢呐的弱音演奏-论文.pdf

浅谈唢呐的弱音演奏-论文.pdf

ID:53748287

大小:90.76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4-22

浅谈唢呐的弱音演奏-论文.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浅谈唢呐的弱音演奏-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音乐理论·浅谈唢呐的弱音演奏朱桥宏(张家港市锡剧团江苏张家港215600)唢呐是民族吹管乐中最难掌握的乐器。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二、口型变化的训练深厚的民俗底蕴,千百年来,无论是大江南北,城镇乡村,还是双包口型是唢呐演奏的基本口型。即上嘴唇包上面的牙齿,达官贵族,平民百姓。每逢喜庆佳节,红白喜事总少不了它的声下嘴唇包下面的牙齿。哨子放在下唇上,以上唇力量控制为主的音。它那独特的音色和曲韵以融于人们的生活。基本口型。初练者,上唇着力点的嘴皮经常会被磨破,这是正常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毛主席的“双百”文艺方针政策的春现象,等练久了就会有老茧,刚开始老茧会经常蜕皮,随着时间风,六七十年代出了一批新的

2、唢呐优秀作品。随之唢呐也逐渐走的推移,蜕皮的次数会减少,这样唇肌的力量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剧场登上舞台,开始由广场音乐向室内音乐转变。唢呐原来的加强了,也就具备了一定的嘴上功夫。其实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口高亢嘹亮,铿锵激昂的音响效果,也开始向优美婉转的音响效果型是千变万化的,口型变化是很复杂微妙的过程,但这一切变化过渡,即由刚而柔的转变。随着新作品的不断诞生,对唢呐柔美都是植根于基本口型之上的。的一面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唢呐演奏者在弱音的演奏方面要弱音演奏的基本口型是:两嘴角向中间靠拢收缩,从外表看多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和满足广大人民的审美需求。上去,就是嘴向前嘟。这种口型是和正常口型相反的

3、。因此,弱一、气息运用的训练音控制是要把它作为一项单独的基本功来训练。剐开始练习时,吹管乐的气息掌握和运用是基于长音基础之上的。唢呐吹奏嘴唇会发酸发麻,时间长了这种感觉会慢慢的消失。这种唇肌尤其如此,而弱音演奏的气息运用更需要有良好的气息基础。力量的锻炼最好的方法就是——长音练习。尤其是高音长音的练首先,我们要练好长音,打下扎实的基础。只有强上去才能习。因为,吹高音时,气息对腮和嘴唇的压力更大,所以更能锻弱下来,这两者是先后关系。就像人们挑担一样,你能挑两百斤炼嘴唇的力量。的东西,那挑五十斤的东西就不会有问题。同样,你能吹四十秒三、运指的变化的长音,那对付十秒钟的乐句就会很轻松。这些只是从量

4、的角度一般认为运指与音的强弱关系不大,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弱来分析强奏于弱奏之间的宏观关系。音演奏的运指速度一般较慢。因此,手指起落的幅度就不能和平其次,搞吹管乐的人要把长音练习当成是毕生修炼的功课,常一样大小,相对而言要轻柔一些。它足我们的管乐之本。长音练习最明显的效果就是,气息控制和正常情况下,手指起落的角度是直上直下的,即平起平落,运用能力的增强,第二是嘴唇肌肉力量的锻炼和耐力的提高。因并且随乐曲的强弱变化而成正比的变化。特别是在演奏气势磅礴此,每天要保持固定时间的长音练习(不少于五十分钟)。练的乐曲时运指的力度和起落的幅度相对要加大这样吹出来的音习时要有耐心,不要烦躁。从简音到尖音,每

5、个音至少要保持三才有爆发力。弱音演奏一般多用于抒情委婉的乐曲,乐曲的速度分钟的练习时间,每一口气都要深吸,吹气时尽量让音延续的长也相对缓慢一些。特别是在揉压技巧运用时,运指的角度变化很一点,音不能发颤,要保持平衡。初学者要注意保持正确的演奏大。它不再是直上直下,平起平落,而是随着气息口型的变化从姿势,使用科学的呼吸方法(胸腹式呼吸)。练习的时候注意力侧面慢慢的把音孔盖严或打开。这是一个很微妙的变化过程,从要集中在音色,音量的统一平衡方面。初学时气息灌满,音量放外表看上去手指像是在做波浪形的运动。我们在实际的演奏过程开。等有了一定的基本功,音色,音准等解决好了,再注意音量中要用心去体会和总结,

6、只有在长期实践中来掌握运指的规律。的控制。总之,唢呐弱音的演奏不是单纯的气息口型和运指的变化,弱音的气息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初步的概念是,强大弱它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过程。它是演奏者整个肌体有效协调和密切小,即在哨子固定的情况下,音越强,气息的流量相对加大,音配合的过程。我们只有在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基础之上,才能越弱,气息的流量相对减少。顺利有效的练习和掌握弱音演奏的技巧。的重复和变化重复,丰富整个乐曲,最后进入尾声、尾奏,整个度vI。复合和弦,这种和弦在歌曲的42、43、45、106、l12小节乐曲完整结束。3丰富的和声变化。中有使用,使乐曲中产生了四度、二度音程,在我国的民族和声作曲家在

7、创作时用了丰富的和弦材料:除了在全曲中运用中经常使用这种替换手法,这种和弦与附加音和弦一样都能使和广泛的一级、四级、二级、五级、六级三和弦外,还加入了七和弦的功能性淡化,增强音乐的色彩性。弦、附加音和弦和复合和弦。其中七和弦的运用表现在歌曲中l9—29小节间的II7和弦和II9和弦,35、374'节中V9和弦的使参考文献:用。这种和弦的设计既贴合了伴奏音又减弱了旋律中的不协和⋯李灿旭.陆在易艺术歌曲创作特色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