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学独断论到良知准则论——理学的权威主义原则及其内化-论文.pdf

从经学独断论到良知准则论——理学的权威主义原则及其内化-论文.pdf

ID:53755161

大小:39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3

从经学独断论到良知准则论——理学的权威主义原则及其内化-论文.pdf_第1页
从经学独断论到良知准则论——理学的权威主义原则及其内化-论文.pdf_第2页
从经学独断论到良知准则论——理学的权威主义原则及其内化-论文.pdf_第3页
从经学独断论到良知准则论——理学的权威主义原则及其内化-论文.pdf_第4页
从经学独断论到良知准则论——理学的权威主义原则及其内化-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经学独断论到良知准则论——理学的权威主义原则及其内化-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卜一一~一斗1993年第4期一刊!从经学独断论到良知准则论一一理学的权威主义原则及其内化杨国荣,,,儒学自先秦开始即力图使道德原则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获得适当定位这种努力具体地’,。,展开于其经权学说后者在一定意义I:*表现出统一理念论理与境遇论理的意向然而随着,,儒学的经学化原始儒家的经权学说逐渐开始向权威主义的价值观衍化这一趋向在宋明理。,,,学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然在理学的不同流派中权威化的强度并不完全相同相,,对于以程朱为代表的正统理学陆王多少为主体的自主权保留了一定的理论空间使理学的权威主义价值取向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形态。(一),。:“义理具有一元性是正统理学的墓本信念张载已

2、明确指出了这一点天下义理只有,,。:“一个是无两个是(《张载集》第275页)程朱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发挥理则天下只,,,。”是二个理敌推至四海而准须是质诸天地考诸三王不易之理(《二程集》第38页)“,,,,,道者古今共由之理⋯⋯自天地以先羲黄以降都即是这一个道理亘古亘今未尝有。”,,,异(《朱子语类》卷十三)质言之理(道)是超越时空的最高准则从古至今天地,,,之内一切对象无不受其制约在此理(道)的至上性与理(道)的唯一性开始重合为,。一而理本身由此也获得了绝对的性质,,作为贯通天下古今的绝对准则理构成了主体行为所不可逾越的规范从饮食起居到社,,:“。”会交往一切言行举止无论巨细均应纳入天理的框架之

3、中百行万善总于五常(《朱子,。,语类》卷六)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亦即理的具体节目面对天理的绝对制约主体惟有无条,。:“,,件的顺从而不能有丝毫偏离如朱熹说说非礼勿视自是天理付与自家只眼不曾教自,,;,,家视非礼才视非礼便不是天理非礼勿听自是天理付与自家只耳不曾教自家听非,,;,,,礼才听非礼便不是天理非礼勿言自是天理付与自家一个口不曾教自家言非礼才,,,,;言非礼使不是天理非礼勿动自是天理付与自家一个身不曾教自家动非礼才动非,。”,礼便不是天理(《朱子语类》卷一一四)孔子曾提出了非礼勿视等主张其中已明显,,地蕴含着对伦理原则绝对性的注重理学家则进而沟通礼与天理将主体对礼的自觉遵循转,。换为天理对主

4、体的外在规范从而赋予普遍的行为准则以权威的性质,,,天理不仅规范着外在行为而且制约着主体的内在意识在所谓道心说中这一点表现。,,得相当明显程朱将主体意识区分为道心与人心两个方面并要求以道心为一身之主而人。,:“,,乙则必须听命于道心所谓道心无非是天理的内化道心者兼得理在里面惟精无。”,。杂(《朱子语类》卷七十八)以道心为一身之主意味着确立天理的内在主宰地位如吞0,,,,,果说礼对行为的规范主要体现了外在权威对主体的制约那末道心为主则便外在权;,。成内化于主体意识从非礼勿视到道心为主权威主义的原则渗入到了价值体系的深层,,。权威主义原则体现于广义的意识形态即展开为拒邪说斥异端宋明理学形成于隋唐之

5、,一,,,后度兴盛的佛学虽在末明已渐趋式微但仍余音未绝!引而理学的拒斥对象首先指向。,,,佛学在理学家看来佛教虽有某些理论上的建树但作为异端它在总体上必为学术之:“,,,,,。”害异端之说虽小道必有可观然其流必害故不可以一言之中而兼取其大体也,,(《二程集》第1176页)从理学的衍化看尽管它多少吸取了佛学的某些观点并在一定意,_,。义上表现为儒释道的合流}:理学始终将佛道视为异端而加以排拒后但在总的价值取向,。者不仅仅是一种门户之见它在木质上乃是以权威化的大道否定作为异端的小道,,。理学所谓邪说当然不限于佛学它在广义上包括正统理学之外的各种体系理学刚刚,,,崛起之行J,便遇到了荆公新学的有力挑

6、战对王文石的新学理学家始终抱有敌意二程甚,“,。”至认为其言大于释氏说释氏却未消理会大患却是介甫之学(《二程集》第38页),,。,孟子曾力辟扬墨理学家对非正统思想的抨击无疑上承了这一传统这种批评有时甚至,,“”近乎人身攻击如程颐在给太皇太后的上疏中即指斥王安石为狂妄之人(《二程文。,,,集》卷六)在朱熹与陈亮的论战中朱熹对事功之学l均责难1司样表现出拒邪说的趋向而,;,:“这种拒斥又与维护儒家之圣学相联系从朱熹的如下批评中便不难窥见这一点世公,,,,。”,学者稍有才气便自不肯低心下意做懦家事业圣学功夫(《答陈同甫》《朱文之文集》卷三十六),,,,可以看到在排拒异端邪说之后所蕴占的是独断论的原则

7、事实上在木明新濡学,,。中天理的权威化与濡学的独断化总是交织在一起二者的共同特征在于以一元排斥多元:“,”张载早就指出既得一致之理虽不百虑亦何妨l(《张载集》第27页)坚执一理而,。,,拒绝不同观点的争论确实构成了理学基本的思维趋向诚然从濡学的衍变看宋学(包,,。:“括广义的木明新濡学)相对于汉学而言有注重义理善于存疑的特点二程便指出学。”:“,。者要先会疑(《二程集》第413贝)朱熹也认为学者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