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苓教育救国及以德立校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论文.pdf

张伯苓教育救国及以德立校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论文.pdf

ID:53757502

大小:251.5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4

张伯苓教育救国及以德立校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论文.pdf_第1页
张伯苓教育救国及以德立校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论文.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张伯苓教育救国及以德立校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oi4.5张伯苓教育救国及以德立校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文/陈珍妮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教育应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将立德树人摆在工作的首位。民国初期著名中学南开学校张伯苓校长主张“教育救国”,强调以德立校,开设了修身课,注重体育道德、公民教育及培养具有示范作用的教育者,这些办学举措使南开学校声名远播,并最终形成南开精神。本文着重阐述张伯苓“教育救国”及以德立校思想,通过揭示清末民初教育宗旨的演变、南开中学办学的成功教育经验,探究出民国初期南开中学教育中所蕴含的德育思想,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关键词:南开中学;德育;修身;公民教育近代以来

2、,主张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不乏其人,而主张把教育救内容以学校宗旨、校规校纪、国耻家仇、社会时事为多,而并非以国家国与办好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办好学校与抓好德育工作相结合的则不规定的修身科教材去照本宣科。他搜集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发挥多。张伯苓就是这样一个主张以德立校的代表。张伯苓(1876—1951),自己的学识和演说才能,以启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激励学生的忧国之名寿春,字伯苓,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他认为,一所学校要感,并且遇有机会即当加入时事。因而,南开修身课从德育内容上来看办得好,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个人应具有固有之人格,学校亦当有十分丰富。

3、既有对诚信、节俭、团结、去私等静态的恒常德育思想的灌独立之校风”。他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办好南开学校。因此,他在输,又有对动态时政的分析论证。办学期间不断开拓进取,始创“南开精神”,以爱国情怀办学,以道德南开的修身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数十年过去了,不少校友每教育为重办学,使南开学校成为了民国时期的著名中学,并闻名海内每回忆起来,还历历在目。在大家的印象中,“张校长有口才,很能讲外。话。他的讲话给我们的印象很深,有的终生不忘。”1948年,南开校友一、清末民初的教育宗旨演变与张伯苓教育救国思想的提出高叔明回忆道:“每星期三校长张伯苓先生的训话,就是每周

4、各个人生教育宗旨的提出在于为人的全面发展指明方向,成为“完全之人活的检讨,也就是南开精神的灌输。任何一个南开学生,都要受到重大物”,具备真、善、美这三德。教育正是为达到这些理想而进行的,并的启示:对于人生的一切得到很大的潜伏力量。我感觉这中学过程中几且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知育、德育、美育。所以有知识而无道德,则年修身班的陶冶,已经奠定了做人的基础,开辟了处世的途径。”不能称为完全之人物。古今东西方的哲学家们,都认为道德重于知识。(二)文化学习中重视道德训练——国文课所蕴含的的德育思想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都以道德教育为中心点。在文化课学习中,南开的学生不仅从书

5、本上汲取到为人处世之道,清末十分注重忠孝,极力维护封建统治,培养“通才”,教育方针而且从教师的个人品德修养中,也能得到教育。南开学生读的国文课本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906年的“尚公、尚实、尚武”是相对于从白话到古文,四书五经都得读。从老师选取教材的针对性可以看出南之前增加的新内容,即崇尚公共政治,崇尚实业,崇尚武力。但主流仍开学校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国文老师不仅给他们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基是“中体西用”。到了民初,道德教育成为教育宗旨的中心,第一次提础,而且教他们儒、道、墨、法的思想和做人之道,使学生懂得了许多出资产阶级公民道德的概念,即以资产阶级的自由

6、、平等、博爱精神为大至治国安民、小至修身养性的道理,对我国以儒家为主的哲学思想、主旨的公民道德教育。其中,实利教育和军国民教育对道德教育起辅助价值观念、思辨方法的历史演变有了大体了解。作用,是为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服务的。美育第一次被写进国家的教育宗张伯苓要求南开教师除了履行好“教书”的职责外,尤其注重旨之中,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谐精神。“育人”。教给学生为人处世之道,实施人格感化教育,用自已实际行动正是因为清末政治统治的混乱,许多具有爱国情怀的能人志士都期以身作则,做到欲正人先正己,要教育好学生必须先教育好自己。如不望国家能够重新站起来,张伯苓就是其中

7、一位。他认为国家的自强之许学生赌博,教师也不许赌博。这是学校教师管理规章中对教师在品德道,源头在教育,中国要创办新教育,造就新人才,这样的中国才有希修养方面提出的期望。望。至此,他的“教育救国”的主张初步形成。(三)在体育运动中倡导体育道德——体育课所蕴含的德育思想张伯苓“教育救国”的宗旨可概括为:“我中华民族之大病,约为体育运动的目的是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体魄,绝不能把体育作为表现五端:首曰愚,次日弱,三日贫,四日散,五日私⋯⋯创办南开学校,某种虚荣心的手段。体育是南开中学的传统强势,张伯苓在极力号召广其消极目的,在矫正上述民族五病,其积极目的,为培养救国人

8、才,以泛开展体育运动的同时,也形成了其独有的体育道德规范。除了严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