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何必曰利》课件3.ppt

《王何必曰利》课件3.ppt

ID:53783982

大小:645.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4-26

《王何必曰利》课件3.ppt_第1页
《王何必曰利》课件3.ppt_第2页
《王何必曰利》课件3.ppt_第3页
《王何必曰利》课件3.ppt_第4页
《王何必曰利》课件3.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何必曰利》课件3.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王何必曰利孟子背景纵览战国中期,诸侯纷纷以征伐经营天下,往往追名逐利、惟利是图。世风蜕变,江河日下;兄弟反目成仇、儿子遗弃父母、臣子不顾国君,社会尔虞我诈、弱肉强食、混乱动荡。为了改变社会现实,孟子在世人面前高高地扬起了仁义的大旗。一、为下列加红词语注音。a、宋牼将之楚b、然而不王者c、孳孳为善者d、蹠之徒也e、利与善之间也(提示:kēng、wàng、zī、zhí、jiàn)1、上下交征利2、苟为后义而先利3、吾闻秦、楚构兵4、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5、愿闻其指6、然而不亡者7、孳孳为善者8、舜之徒也9、利与善

2、之间也10、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蓝词语的含义。相互如果交战使……停止通“旨”,意向这样而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类差别背离三、指明下列句子中加蓝词语的特殊用法。1、苟为后义而先利2、未有义而后其君者3、亦将有以利吾国4、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今之欲王者(提示:1、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2、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四、指明下列句子的句式1、先生将何之?2、未之有也。结合注释,理解重要语句。1、原文: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

3、大夫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2、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1、轲也请无问其祥,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2、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秦王楚王因为有利而高兴,就停止军事行动;军队的官兵也因为有利而高兴,就乐于罢兵。“我不敢问得太详细,只想知道你的大意。你准备怎样去劝说他们呢?”①叟,不远千里而来②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③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④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⑤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

4、⑥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⑦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⑧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⑨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表修饰:“地”) (表假设,不译) (表并列,不译) (表转折:“却”) (表顺接,不译) (表因果:“因为”) (表顺接:不译) (表顺接,不译) (表转折“却”)宋铿从不利的角度来说服秦楚退兵,那么有哪些是不利于交战的方面?这个角度与孟子所主张用“仁义”去说服他们有何不同?参考:不利的,比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土地沦陷等等;宋铿虽然也关注百姓的生命,是不是也算“仁义”的呢?但是其落脚点是相对于国君而

5、言的,即人员伤亡了就没有人为国君纳税,服徭役,生产器物等等。而孟子不仅关注人的生命,而且还关注游说是否有高尚的价值依据,是否能弘扬高尚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宋铿与孟子的游说区别在于:一个是物质层面的,一个是精神层面的。那么追求利与取义到底会有何影响呢?请大家从课本找出来。兄弟割袍父子反目君臣成仇追名逐利――国破家亡手足情深父慈子孝君臣一体躬行仁义——称霸天下1、面对梁惠王关于利的问题,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2、通过反面分析“利”的坏处国危矣举例论证:不夺不餍3、通过正面阐述“义”的好处:推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

6、。4、再次强调论点,首尾呼应,突出自己鲜明的立场:义先于利。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王何必曰利惟利是图这种价值观会造成什么样的社会弊害?谈谈你的看法,并且讨论一下孟子义利观的现实意义。作业布置1、解决课后习题二。2、学会用正反对比论证形式,写一篇关于“义与利”的短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