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儿空腹血糖、心肌酶测定的临床意义.doc

手足口病患儿空腹血糖、心肌酶测定的临床意义.doc

ID:53790552

大小:7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07

手足口病患儿空腹血糖、心肌酶测定的临床意义.doc_第1页
手足口病患儿空腹血糖、心肌酶测定的临床意义.doc_第2页
手足口病患儿空腹血糖、心肌酶测定的临床意义.doc_第3页
手足口病患儿空腹血糖、心肌酶测定的临床意义.doc_第4页
手足口病患儿空腹血糖、心肌酶测定的临床意义.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手足口病患儿空腹血糖、心肌酶测定的临床意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手足口病患儿空腹血糖、心肌酶测定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空腹血糖和心肌酶的变化及其在预测病情进展中的价值。方法观察2012年1月〜2013年4月广州市增城市妇幼保健院120例患儿空腹血糖和心肌酶的变化,其屮普通型手足口病60例,重型手足口病60例。结果(1)60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血糖均值为(5.24±1.34)mmol/L;6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糖均值为(6.80±2.21)mm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情稳定的99例患儿血糖为(4.61土1.39)mmo/L,低于病情恶化的患儿血糖水平(6.9

2、1±2.64)inm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重症患儿心肌酶各指标均高于普通组。结论手足口病常伴有应激反应增高,空腹血糖增高是早期识别手足口病重的危险因素。需警惕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肌损伤。[关键词]手足口病;空腹血糖;心肌酶[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3)31-0155-02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一般病例表现为发热伴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及疱疹,预后良好。但少数病例(尤其是〈3岁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脑干脑炎

3、、脑膜脑炎、暴发性心肌炎、肺水肿和肺出血[1,2]。故早期识别重症病例、及早给予干预治疗更重要。应激反应在手足口病重型、危重型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血糖升高是机体高代谢状态的早期表现,故血糖测定可能对早期识别重型手足口病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监测80例手足口病患儿血糖水平,以探讨重型手足口病病例血糖水平的变化及预测病情变化的价值。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2012年1月〜2013年4月广州市增城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手足口病患者。普通手足口病患儿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11个月〜3岁。重症手足口病病例60例,男40例

4、,女:20例,年龄9个月〜3岁。全部患儿均按2010年版卫生部颁发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进行分类。以上研究对象均排除并发其他引起血糖升高的疾病(如糖尿病)。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lo重症患者诊断符合以下条件之一:①存在意识障碍、肢体抖动、易惊或惊厥,脑膜刺激征阳性;②X线胸片示片状阴影或磨玻璃样改变;③循环系统损害,如血压明显升高或降低(2个标准差以上)、末梢循环不良。1.2方法血糖采用强生牌简便快速血糖仪检测末梢血。心肌酶采用BC-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仪器及其配套试

5、剂严格按操作规程应用。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情况,记录两组患儿血糖变化、心肌酶变化及病例转归情况。1・4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60例普通手足口病患儿(普通组),体温平均(38.33±1.56)°C,年龄(20.45±6.21)个月,体重(12.68±1.75)kg;6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重症组),体温平均(39・74±1・11)°C,年龄(19.45±5.56)个月,体重(12

6、.41±2.03)kg;两组个各基线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x±s,n=60)2.2两组患儿血糖变化情况比较普通组患儿血糖均值为(5・24±1・34)niniol/L,重症组患儿血糖均值为(6・80土2・21)mmol/L,较普通组患儿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二13.39,P<0.05)o2.3两组患儿心肌酚变化情况普通组患儿心肌酶各指标均低于重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2两组患儿心肌酶变化情况比较(U/L,x±s,n=60)注:LDH为乳酸脱氢酶,CK-MB为肌酸激酶同工酶

7、,CK为肌酸激酶,u-HBDH为a-超丁酸脱氢酌2.4各组病例转归普通组中病情加重13例,平均血糖浓度为(6.32土2.34)mmo/Lo重型组中病情加重8例,平均血糖浓度为(7.14±2・29)mino/L。病情加重患儿共21例,平均血糖浓度为(6.91±2.64)mmo/L,与病情稳定患儿[(4.61±1.39)mmo/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6,P<0.05)o3讨论儿童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很多,外伤、饮食变化、各种急性传染病、惊厥、休克、缺氧等状态可引起血糖升高[3]。患儿应激状态下,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等激素分

8、泌增加,膜岛素分泌减少,可导致血糖浓度升高[4]。患儿可通过血糖变化体现应激反应的强度及作用过程[5]。本研究病情恶化患儿的血糖浓度均较高,说明应激反应强烈。应激性高血糖浓度越高,患儿病情加重,可继发高渗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