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 2.doc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 2.doc

ID:53799851

大小:6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07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 2.doc_第1页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 2.doc_第2页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 2.doc_第3页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 2.doc_第4页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 2.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 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近年來,文学教育似乎在升温。1959年报刊上开展“怎样教好语文课”讨论,提出“反对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现在看来,前者很中肯,后者虽有针对性,但有负面影响。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文学教育受到削弱,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方法不对头。例如,常常把小说当作一般的记叙文来教;教诗歌,却不注重朗读、品味,而多作繁琐讲解,弄得索然无味。直到1992年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屮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情况才有所好转。1996年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

2、,也强调培养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教育更加引起重视。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作品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练,感情最为丰富。可以说,欣赏诗歌是欣赏文学作品的基础。新教材高中语文把诗歌教学放置于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以人教版(修订本)为例,教材第三册选编了三个单元的诗歌,共三十八首,在课文教学中占据了半壁江山。没有戏剧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没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色。诗歌以其凝炼性、抒情性、音斥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口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本文拟就诗歌教学策略谈一点个人意见,抛砖引玉,以期方家指正。。一、诗歌教学前的导入。在系统诗歌教学前

3、,能开儿节鉴赏课或辅导课,举出一些学生们耳熟能详的作品来,在分析中尽量多地展示其中先前少被人论及的精妙之处,从而开辟一个学生觉得是闻所未闻的艺术境界与思想境界,引起学生接受的心理机制;二不失时机地深入浅出的引入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如什么是平仄、粘连、意象、意境、表达手法等等。我认为,在系统讲解诗歌前,应让学生对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有个最基本的认识。与其让学生在…时期的诗歌教学中“囱I冏吞枣”,不如在学习之始就告诉他们这些最基本的概念,以期在学习时“既知然”乂“知所以然”。当然,在短短的几节课中,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有关知识都讲透,我们只是把最

4、常见的最棊本的几样东西讲透则可,其他的知识可能教学过程屮逐一加以补充。比如诗词鉴赏中最常用到的概念一一“意象”。首先给学生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学生读完后,思考:全诗给你什么感觉?有的语感好的同学马上就能回答:全诗笼罩着一种衰败、凄凉、孤寂的氛围。这就是意象在起作用,“藤”、“树”、“鸦”在现实中分属植物和动物,本身并没有感情色彩,但是它们被作者“加工”(加了“枯”、“老”、“昏”)和“剪辑”(组合在…起)后,就不是自然界的客观事物了,而是带有强烈主观感情的意象,因此所谓

5、意象就是内在的思想情感内涵和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它有着浓烈的主观意向和情绪色彩。比如“游子身上衣”并不是表现i件普通的衣服,而是表现阳光普照般的母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的“病树”和“沉舟”也不是现实事物的真实写照,而是诗人惆怅而达观的思想表现。有时,我们能看到用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体现。“鸟”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恋情、婚嫁有关,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孔雀东南飞”;“雨”的意象往往和离情别绪,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帘外雨孱孱”;“月”这个意象往往和思乡怀远有关,“

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化秋月何时了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二、应重视美读法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极有道理的,形象地说明了读的重耍性。语言这个东西靠老师讲和分析是不能学好的。古代私塾的主要教育方法就是让学生读、背,所以我们才收获了两千多年无比灿烂的文学硕果。当然现在不可能这样去做。可是,我们现在的语文课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为什么不多给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体味,去揣摩呢?学诗歌尤其要重视读,美读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用美读法来体味诗歌的“三美”,即

7、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音乐美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质,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这就是诗歌的音乐美,古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在琅琅读书声屮,来体味“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落寞之情,“天地一沙鸥”的凄凉之意,“悠然见南山”的散淡之心;在琅琅读书声屮,来揣摩苏轼、李白的豪放,杜甫、辛弃疾的雄浑,柳咏、李清照的婉约。三、重视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导向作用文学即人学,故而好的文学作品能穿越千年,横行万里,唤起读者的情

8、感共鸣。老师是读者,学生亦是读者。好的文章亦能唤起两者的情感体验,所区别在于两者感知文章的深度、力度不同而已。所以,在诗歌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整体感知。这样关注了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