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地区小麦吸浆虫的调查与预报技术探讨.doc

黄淮地区小麦吸浆虫的调查与预报技术探讨.doc

ID:53799964

大小:6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7

黄淮地区小麦吸浆虫的调查与预报技术探讨.doc_第1页
黄淮地区小麦吸浆虫的调查与预报技术探讨.doc_第2页
黄淮地区小麦吸浆虫的调查与预报技术探讨.doc_第3页
黄淮地区小麦吸浆虫的调查与预报技术探讨.doc_第4页
黄淮地区小麦吸浆虫的调查与预报技术探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淮地区小麦吸浆虫的调查与预报技术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黄淮地区小麦吸浆虫的调查与预报技术探讨摘要:根据太和县多年小麦吸浆虫测报工作实践,提出要搞好小麦吸浆虫的系统调查和人田普查,特别是蛹发育进度调查,同时减少每块田淘查样方数,增加普查田块数,并对成虫发生期和防治适期的预报方法以及温度、降雨对蛹发育进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小麦吸浆虫;蛹发育进度;调查;预报;太和县中图分类号S435.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5)03-04-82-02太和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每年小麦种植而积10万hm2以上。小

2、麦吸浆虫是太和县小麦的主要害虫,la发生1代,以幼虫在颖壳内吸食麦粒的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太和县每年都把小麦吸浆虫作为重点监控対象,认真做好调查和预报工作。笔者根据太和县多年小麦吸浆虫测报工作实践,对小麦吸浆虫的调查与预报技术进行总结和分析。1系统调查1.1蛹发育进度调查1.1.1调查时间依据上年剥穗查虫情况,选择虫量大、有代表性的麦m2〜3块定为系统观测川,每块田面积不少于1334m2o从小麦拔节末期(4月1口前后)开始,2d或3d调查1次,至见中蛹时止,连续调查6〜9次。不同年份、不同地区I'可小麦吸浆

3、虫蛹发育进度差别较大,各地可根据春季淘土普查情况、小麦生育期、常年蛹发育进度来确定当年蛹发育进度的调查时间。1.1.2调查方法每块出按单对角线3点取样进行取土淘查,将淘土获得的长茧和裸蛹带回室内解剖镜检,记载活动幼虫、圆茧、前蛹、初蛹、中蛹、后蛹数,并计算活动虫体比率和化蛹率。若虫口密度较小时,应适当增加样方数,以保证每次淘土解剖镜检总虫数不少于30头。1.2成虫调查1.2.1调查时间在系统观测出中,系统淘土始见中蛹时开始,到成虫盛末期时止,每天调查1次。1.2.2调查方法采用网捕法。每块叩随机选2点,每H

4、17:00-19:00时,手持捕虫网顺麦垄逆风行走,网口下部紧贴小麦穗颈,边走边左右往返捕虫,每点捕10复网,记录捕获成虫数。2大出普查2.1春季大田淘土普查在小麦拔节期,选择有代表性的麦田20块以上,每块田按单对角线3点取样进行取土淘查,记载活动幼虫、园茧和长茧数,并计算活动幼虫比率。通过大出普查,能准确掌握麦田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分布和虫口密度情况,为有效开展防控提供依据。大田普查要减少每块出取样方数,同时尽可能增加调查出块数,由5点取样改为3点取样,调查田块数由10块以上增加到20块以上,代表性增大,能较

5、准确反映春季麦川的吸浆虫虫口基数。2014年3月15〜16H对太和县9个乡镇30块麦出进行了小麦吸浆虫淘土调查,共淘土90样方,获虫123头,其中活动幼虫86头,占69.92%;圆茧37头,占30.08%。虫田率为80%,有虫样方数58个,占64.44%;5头/样方以上样方数6个,占6.67%。平均每样方有虫1.37头,最高一样方有虫8头。2.2剥穗普查在小麦吸浆虫幼虫发生盛期(小麦扬花后10d至幼虫脱出麦穗前),选择有代表性的麦田10块以上,每块田单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任选10穗,放入纸袋内,带回室内剥查

6、,逐穗、逐粒查清总粒数、受害粒数、虫数,袋内若有幼虫,也应一并计数,并计算为害损失率。2014年5月12〜13日共剥查6个乡镇23块地小麦1150穗40391粒,获虫34头,虫田率为34.78%,平均被害穗率为2.17%,平均被害粒率为0.082%,平均单穗有虫0.03头,最多单穗有虫2头,平均为害损失率0.021%,最高为害损失率0.27%O3预报方法3.1防治适期预报小麦吸浆虫的防治适期预报有中蛹期预报和成虫期预报2种,应重点做好成虫发生期预报。近几年,成虫期防治已成为本县防治小麦吸浆虫的主要方法,并且

7、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这是由于成虫期防治防效高、防治血积较蛹期小、且能兼治虫牙虫、粘虫、麦叶蜂等害虫、对环境污染小。3.1.1根据化蛹进度预测成虫盛发期根据系统观测田蛹发育进度调查情况进行预测。小麦吸浆虫各级蛹在不同温度、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的发育历期是不同的,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表1)。2005年至2014年,太和县小麦吸浆虫前蛹始盛期到成虫发生高峰期平均为23.2d,最短为16d,最长为32d。在土壤温度、湿度适宜条件下,可根据蛹发育进度,加上各级蛹的相应丿力期等,推算出中蛹盛期和成虫羽化高峰期。据笔者镜检

8、观察,吸浆虫前蛹也可变为活动幼虫。预测防治适期,既可根据前蛹始盛期预测,也可根据初蛹始盛期预测,而根据初蛹始盛期预测准确率一般较高。在土壤温度、湿度适宜条件下,当查到前蛹占总虫数的30%左右时加上13〜14d,或初蛹占总虫数的30%左右时加上11〜12d,就是成虫羽化高峰期,也就是防治成虫的关键时期。2005年小麦吸浆虫蛹发育进度调查,4月11日化蛹率为29.4%,其中前蛹占23.5%,初蛹占5.9%,据此推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