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数学数与式单元教学设计.doc

谈谈初中数学数与式单元教学设计.doc

ID:53844000

大小:3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8

谈谈初中数学数与式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谈谈初中数学数与式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谈谈初中数学数与式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谈谈初中数学数与式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谈谈初中数学数与式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谈初中数学数与式单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谈初中数学数与式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   教学设计是我们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大家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做一个设计,有一个设计就会使我们做的更加主动。单元设计,首先什么是单元,比如说一章,比如说一个模块,比如一个模块里的一块面,比如说有理数、整式这两章,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个完整的内容来进行设计。当然,也可以做跨章节的内容的教学设计。另外,老师应该能够关注关于方法和能力方面的单元教学设计。比如计算,我们就可以考虑一下,作为一个计算能力,在初一、二年级里,怎么样进行设

2、计。使得我们的学生从小学的水平,能够有一个明显的提升。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支持计算能力的,在课程中有哪些载体。然后在这些载体中,应该如何帮助学生提升他的计算能力。所以我想这样的一些思考,都是单元教学的设计的很重要的内容,与我们传统单元的教学设计的内容,需要开拓一点,视野开拓一点。在单元教学设计,有一个,或者有两个核心的主题词,第一个是整体,第二个是效率。我觉得做好单元教学设计,会使你知道在什么时候,我讲到什么程度,我后面还会对这件事情有所解释的。当然现在对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考范围还是更大一些。   二.

3、单元教学设计的含义  单元教学设计:对教材中的章或单元等相对完整、综合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一课时教学设计:对适合在一节课内实施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单元/章节/知识点课时安排多节课一节课教学形式多种一种  三.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1)以单元或章为单位,体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2)体现单元学习的完整性  (3)体现单元学习的层次性  (4)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教师主导、学生探究相结合  (5)注重单元内容的综合运用  (6)提供评价

4、方法及模板……  四.如何进行单元教学设计 (1)基本结构框架  (2)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本学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里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以下以“实数和二次根式”的单元教学设计为案例:  1.内容定位:“实数和二次根式”在初中数学课程定位本章内容是学生学习勾股定

5、理、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重要内容的基础  2.目标:“实数和二次根式”在实现目标的作用 (1)认识数的概念是从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学生对数系的发生、发展有一个较系统和辩证的认识,进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规律性的认识; (2)数学语言: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等; (3)提高“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4)“实数和二次根式”体现了“数形结合、类比的思想方法”。 3.在课程中基本脉络(1)与“实数和二次根式”有联系学过的内容:有理数、数轴、有理数的计算、相反数和绝对值

6、的概念等(2)与“实数和二次根式”有联系的将要学习的内容:   本单元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较基础的内容,尤其是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是后续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重要基础。例如:锐角三角函数中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遇到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及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另外,本章内容与“整式”“勾股定理”等联系紧密,在加强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强调知识的相互联系,进一步加深对整式和勾股定理等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养成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学习数学的习惯。  

7、 4.学生分析:习惯、态度、对学过内容的掌握   5.教材分析  (1)写出具体课时安排  (2)可能遇到问题   6.教学设计的一些问题 (1)什么内容以教授为主 (2)如何利用学过的知识 (3)如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利用符号语言梳理学过内容 (4)让学生总结一些好的案例:比较不同语言表述同一对象 (5)如何提示学生“实数和二次根式”在后面学习中的作用 (6)“实数和二次根式”将伴随学生经历从初中到高中学习的过渡,在教学设计中关注以下问题:①学生的学习习惯;②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③帮助学生梳理学习

8、过的内容 7.教学反思、总结(1)收集一些教学案例(2)与自己教学比较(3)完成一个总结(4)修订自己的教学设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