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背景下古代文学教学概述 .doc

人文教育背景下古代文学教学概述 .doc

ID:54141800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13

人文教育背景下古代文学教学概述 .doc_第1页
人文教育背景下古代文学教学概述 .doc_第2页
人文教育背景下古代文学教学概述 .doc_第3页
人文教育背景下古代文学教学概述 .doc_第4页
人文教育背景下古代文学教学概述 .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文教育背景下古代文学教学概述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文教育背景下古代文学教学概述人文教育背景下古代文学教学概述人文教育背景下古代文学教学概述人文教育背景下古代文学教学概述人文教育背景下古代文学教学概述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综合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因此,高等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更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质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1]从这种意义上看,人文性是高等教育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教育的基础所在。中国古代文学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

2、部分,包含了历代作家生活经历、思想感情的真实体验与感受,是先人生活信念和人文情怀的艺术外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文学作为文学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古典文学知识和承接传统文化,还担负着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其道德修养,提高其对美的感知能力的重要任务。  1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文教育的目的之一即在于“通过对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精神成果的吸纳和认同,使学生有独立的意志,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有健全的判断能力和价值取向,有高尚的趣味和情操,有良好的修养和同情心,对个人、家庭、国家、天下有一种责任感,对人类命运有一种担待。它使受教育者在提升自己的时候也超越自己,

3、看到自己作为人类一分子对于全人类的责任”[2]。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层级推进,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推崇个性和个人价值,对集体、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日益淡化,存在着一种忽视精神力量的物质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倾向。在物欲横流的喧嚣社会中,传统民族精神的回归尤为可贵。强烈的道德意识及责任感不仅是古代文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主题。从有记载的中国历史开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直是先人思想行为的核心。例如,屈原为实现美政理想,“虽体解吾犹未变”,“虽九死其犹未悔”;李白在61岁尚且主动请缨杀敌,为国效力;以婉约风格著称的女词人李清照在靖康之难后,写下

4、了“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悲怆之句;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在病重之际还在不断地告诫子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辛弃疾在66岁高龄时仍发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感慨;文天祥被俘后虽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还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律;林则徐贬谪伊犁时,常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秋瑾在留学途中写下“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面对近代中国备受西方列强凌辱的社会现实,梁启超满怀豪情写下《少年中国说》,对祖国的前途充满了信心,等等。在古代文学教学中,讲述先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爱国主义精神,有

5、助于陶冶大学生的心灵和震撼其思想,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从而使其树立起“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  2完善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早在一百年前,蔡元培已在《一九零零年以来教育之进步》一文中就已经明确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人文教育是育人的关键环节,其目的即为培养大学生的人格精神和情操。然而,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构建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不当行为的屡屡出现,反映出高等教育人文素养的缺失。中国古代文学的学科内容和特点,使其成为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对古代士人理想道德影响深远的“

6、四书五经”,其中不乏古人对人格修养的记述。例如,《周易》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君子的基本要求;《中庸》载“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要求君子具有修身、事亲的美德;《论语》载“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主张君子应取物有道;《礼记》载“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明确指出完善个人道德修养是达到理想人格的基本途径;等等。除此之外,古人还通过自律内省作为传统的道德修养方式来实现理想人格,形成道德自

7、律,以期最终成为“君子”。中国古代文学家的成长无一不与自我道德的完善密切相关。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古代杰出人士的理想人格教育,使之成为大学生的道德典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内省与自律意识。  3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感受能力  德国哲学家希勒认为:“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诗人在其纯粹自然状态的生活中也受到形式的支配,使其在美的王国所涉及的领域里成为审美的人。因为道德的人只能从审美的人发展而来,不能有自然状态中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