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信息信号传递机制分析论文 .doc

信用信息信号传递机制分析论文 .doc

ID:54142236

大小:3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4-13

信用信息信号传递机制分析论文 .doc_第1页
信用信息信号传递机制分析论文 .doc_第2页
信用信息信号传递机制分析论文 .doc_第3页
信用信息信号传递机制分析论文 .doc_第4页
信用信息信号传递机制分析论文 .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用信息信号传递机制分析论文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信用信息信号传递机制分析论文信用信息信号传递机制分析论文信用信息信号传递机制分析论文信用信息信号传递机制分析论文信用信息信号传递机制分析论文信用信息信号传递机制分析论文信用信息信号传递机制分析论文信用信息信号传递机制分析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信用信息的生产机制;信用信息的信号传递机制;信用信息生产机制和信号机制的结合;结语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加强对借款人信息的收集和对借款人信用风险和项目风险的分析和甄别、利用抵押机制迫使债务人讲真话、信用信息是历史数据,需要建立起大量的信用信息数据库、信息

2、登记咨询系统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使得留在信贷市场的借款者倾向于选择风险较低的项目,具有激励作用、提高抵押要求会将一部分低风险低财富的借款者赶出信贷市场、贷款合约生效后,借款人得到了贷款并进行投资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摘要:文章考察了有关借款人信用信息的两种产生机制。一种是对信用信息的直接生产机制,该机制可以减少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一种是通过设置抵押条款,发挥抵押对信用信息的间接信号传递功能。抵押机制并不能直接减少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但可以在贷款合约中起着信号、甄别以及激励等作用,消除或减少由

3、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  论文关键词:信贷市场信用信息抵押产生机制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链先生认为,虽然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已经进行了二十几年,但信用体系却远远没有建立起来…。信用关系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社会经济关系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三角债迅速上升,在很多地区交易成本急速上升,甚至高到了交易无法进行的地步;银行“收息率”迅速下降,企业赖债、拖欠贷款利息、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严重。解决信贷市场上信息不对称,产生信用信息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加强对借款人信息的收集和对借款人信用风险

4、和项目风险的分析和甄别,这是信用信息的直接生产机制,但这要求银行具有很强的信息加工能力和贷款监管能力,同时还要辅之以社会信用信息生产机构,比如信用评级机构。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抵押机制迫使债务人讲真话,通过抵押的设立传递有关债务人信用的信息,这是信用信息的问接信号传递机制。  1信用信息的生产机制  信用信息主要的生产者包括政府相关机构、银行和征信公司,通过信息生产,可以大量减少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状况。个人的信用信息具有公共品的显著特征,主要由政府建立的征信体系提供。我国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于2005

5、年正式在上海建立。然而信用信息是历史数据,需要建立起大量的信用信息数据库,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充实和完善。而政府机构提供的信用信息只是对历史原始数据的初级整理。银行也是重要的信用信息生产部门,依靠内部的资信评估部门,对贷款申请人进行审查和贷款管理。目前我国的银行信贷部门在授信前对企业信息的搜集能力不足,缺乏独立客观的评价标准和专业的财务分析人员,难以准确地对贷款企业进行资信考察;发放贷款后又对企业的履约行为和偿债能力缺乏持续跟踪管理。由于没有实现信息生产的规模效应,所以信息成本较高

6、,并且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征信公司/信用评级机构是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存储的专业机构,具有专业优势和规模优势。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测,可以提供更加专业和针对性更强的信用服务。然而,征信公司/信用评级机构在中国刚刚兴起,评级数据的覆盖面还不够广,需要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尽快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银行提供基础数据,评级机构借助强大的信息资源和专业技能,对企业基本素质做出全面考察分析和持续跟踪,及时调整对企业偿债能力及资信质量的评估。利用评级机构的评级信息对贷款进行管理,获取企业内部

7、和外部环境的信息,不但可以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更可为银行节约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总之,综合利用上述三种信息生产机制,可以使贷款人以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做出是否贷款以及是否需要抵押的正确决策。  我国1997年建立了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由人民银行集中管理,但很长一段时间银行之间消息闭塞、各自为政,信息登记咨询系统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2002年,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基础上,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初步建成投入运行,该系统采用地市、省市和全国三级数据库体系,主要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采集企业的基本信息、

8、在金融机构的借款、担保等信贷信息,以及企业主要的财务指标,全国各商业银行与该数据库联网查询。截止2005年l1月底,系统收录借款企业452万户,人民币贷款余额l7.36万亿元,约占全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90%。2005年底,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建成名为“中央金融信息数据库”的全国联网的企业和个人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服务中心也已经在上海设立。从2006年开始,央行上海总部将加大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力度,争取早日建成包括金融信息以及公积金、社会保障、法院、公用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