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贸易与碳减排协调发展的政策分析 .doc

出口贸易与碳减排协调发展的政策分析 .doc

ID:54147860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13

出口贸易与碳减排协调发展的政策分析 .doc_第1页
出口贸易与碳减排协调发展的政策分析 .doc_第2页
出口贸易与碳减排协调发展的政策分析 .doc_第3页
出口贸易与碳减排协调发展的政策分析 .doc_第4页
出口贸易与碳减排协调发展的政策分析 .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出口贸易与碳减排协调发展的政策分析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出口贸易与碳减排协调发展的政策分析出口贸易与碳减排协调发展的政策分析出口贸易与碳减排协调发展的政策分析出口贸易与碳减排协调发展的政策分析  1.避免盲目扩大出口贸易而忽视其带给环境的负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迅速发展,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这就促使我国多年来盲目扩大出口规模,争取贸易顺差,实施以量取胜的粗放型外贸发展战略,这的确推动了我国GDP的飞速增长,但是片面追求贸易顺差,忽视了贸易可能对环境带来的负效应,因此,控制出口规模对于降低巨额的碳排放意义极为重大。出口贸易作

2、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确实不容忽视,但应当在鼓励出口贸易的同时,摒弃以量取胜的粗放式外贸发展战略,降低我国经济发展对外贸过高的依存度,更多通过扩大内需及鼓励增加投资的方式来拉动经济增长。  2.更新发展观念,增强低碳意识  面对目前我国碳排放量持续增长的现状,要想大力推进能源碳减排,不能单纯靠政府,最终还要落实到企业生产及民众消费习惯上,节能减排需要社会企业及社会大众的全员参与,需要在生活消费中树立低碳意识。政府应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长远来看待经济发展问题,不能单纯考虑经济增长,忽视节能减排。同时,企业

3、应坚定支持政府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国策,在生产中节约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尽量使用清洁能源,并主动承担社会环保责任,尽快适应低碳生产的要求,加快中国实现从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节能减排不只是政府和企业的职责及义务,尤其需要社会大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因此,要解决能源危机,推进减排工作,就必须改变公众的消费观念。为此公共部门应加强低碳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宣传,不断提高公众的环保参与意识,帮助公众建立有助于碳减排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  从贸易碳排放的行业结构分析结果来看,出口碳排放量最大的前六个行业中,有

4、4个是高碳排放强度行业,分别为机械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金属产品制造业、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其中机械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金属产品制造业分别占中国行业出口规模的第一位、第三位、第五位。从中国碳排放的行业结构分析结果来看,碳排放量最大的6个行业中有4个是高碳排放强度行业,它们分别是建筑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时建筑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还是中国行业产值最大的两个行业。由此可见,出口贸易结构及产业结构已是中国当前出口贸易碳排放量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快出口贸易结构及产业结构的调

5、整,是当前中国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举措。  1.优化出口行业及产品结构  目前我国出口贸易绝大多数是工业品出口,而且相对集中于机械、电气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与纺织相关的行业。我国应改变出口贸易过度集中于一个或几个行业、一种或几种类型产品的现状,促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鼓励污染密集度较低、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出口。从具体的政策制定来看,首先,要想限制高污染、高能耗的产品出口,可以通过提高该行业关税,加大征收排污费用和提高排污许可证的发放标准等方式来实现;其次要想鼓励技术密集型和清洁密集型产业产

6、品的出口,可以通过政府的优惠措施及免除关税等方法,促进该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中国行业碳排放计算结果显示,工业碳排放在中国产业碳排放中占主导地位,中国目前的工业化过程是以重化工产业为主导的,这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工业部门碳排放的变化趋势对未来中国碳排放的变化起着支配性的作用,因此,中国一方面要对工业部门内部作多层次调整,大力挖掘和实现其节能潜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旅游、金融、通信等低碳服务业的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投入,使中国在步入工业化后期以

7、后能靠发展高端服务业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出口贸易及碳排放的现状和特点的分析中可知,不管是我国的出口贸易还是碳排放,都呈现出地区差异明显的特点和趋势,东部地区既是核心的出口货源地,同时又是碳排放最多的地区。虽然近些年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内陆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例如: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等,这些政策的提出与实施的确为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向内地转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相关数据显示,东部沿海地区的出口额在我国出口总额中仍保持在90%左右,能源消耗及碳排放在全国的比重超过了50%,大量

8、出口企业仍集中聚集于东部沿海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加大力度促进内陆经济发展,加快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真正促使部分产业向内陆转移,这样一方面可以利用中西部地区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及土地等优势,增强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另一方面,通过促使部分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向内陆转移,缓解东部沿海地区巨大的环境压力,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健康发展。  1.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