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来吸引孩子—我教《月光启蒙》的思考.doc

拿什么来吸引孩子—我教《月光启蒙》的思考.doc

ID:54154724

大小:2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4

拿什么来吸引孩子—我教《月光启蒙》的思考.doc_第1页
拿什么来吸引孩子—我教《月光启蒙》的思考.doc_第2页
拿什么来吸引孩子—我教《月光启蒙》的思考.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拿什么来吸引孩子—我教《月光启蒙》的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拿什么来吸引孩子—我教《月光启蒙》的思考  让文字有灵性  “本色”一词在词典里解释为:本来面貌;原有的性质或品质。语文如何彰显自己的本色呢?就是要充分发挥汉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情和意,使一个个文字符号成为有呼吸、有脉搏、有翅膀的灵性之物,叩击学生的语言敏感点,达成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  在课题的导入中,笔者从汉字的本义出发理解“启蒙”,由形及义,形中通义,字中藏理,感性而富有意味。中国的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在它自身的结构中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如“斩”字,可以证明古代有一

2、种车裂的酷刑;如“国”字,“口”与“戈”合成,“口”为人口,“戈”为武器,合起来便是用武力管理、保卫人口,这正是国家的职能。如果我们在字词教学时能够多一点对汉字文化内涵的理解,让学生感悟字词的意象、意蕴、意趣,感受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由衷的敬畏和热爱。  如“长”字的教学,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句子中“长”字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当代青少年的智能应包括7种彼此相互独立的能力,其中第一种就是“语言能力:对文字意义和搭配的敏感性”。这一理论是否合理姑且不论,但从

3、中可以看出语言能力的重要性。而语言能力的获得,有赖于对教材范文中的典范语言进行揣摩、评点、推敲、赏析甚至质疑,对标题、标点、词语、句式等种种实例增、删、调、改,在对照中展开对话,从而识别文字的“通”与“好”,“好”与“妙”。由言及意,由言悟神,以“语文的方式”练就学生的“眼力”,这将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阅读的技能,自主建构语文的能力。素描淡抹又何妨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素面朝天,干干净净不蔓不枝。一支粉笔一本书,演绎最本真的语文常态,是为境界。  面对多种媒体声色光影的“入侵”而影响学生“拥抱”文字的现象,目前

4、有这样一种导向:语文要走一条回归路,要学会勇敢地拒绝外来的“干涉”。一位参加全国小语阅读大赛的选手执教《月光曲》,为是否播放乐曲而犹豫不决:语文的五彩缤纷已承受了较多的争议,播与不播,都是问题。语文课堂唱起了歌谣,是不是喧宾夺主、哗众取宠?  课文中出现了民歌、童谣。关于童谣,那些天真烂漫、贴紧儿童的童谣,在学生拍手、跺脚、打桌子的节律,在一遍遍的朗读甚至叫喊中被唤醒,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它们的明快、流畅、含蓄和幽默。  但是,民歌不行。如果不能让这美妙的民歌复活,如果不能感受这些文字背后民间文学的精彩,学生怎么去体会母亲

5、声音的美妙,感受月光下母亲的美丽?1分28秒的无伴奏吟唱,改变了现场的温度。宁静的歌声所带来的心的潮润,对课文重点的理解、难点的突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外来的“营养”,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使语文更为健康红润而诱人。譬如,音乐与文学,本身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让人有灵性。合适的音乐非但不会伤害语言,而且会让语言自身的意味保持得更长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