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山川之美精简版

13山川之美精简版

ID:5415623

大小:807.08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7-12-10

13山川之美精简版_第1页
13山川之美精简版_第2页
13山川之美精简版_第3页
13山川之美精简版_第4页
13山川之美精简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13山川之美精简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陶弘景写作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山水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456—536),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山里。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梁武帝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抢答:1、本文原题为何?《答谢中书书》2、中书是什么?官职。你还能再举一个以官职称呼人的例子吗?3、原题中的第2个“书”的意思是?书信4、原题的意思是什么?回复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是

2、六朝山水小品名作。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各种色彩交相辉映四时俱备:季节都具备晓雾将歇:消散猿鸟乱鸣:此起彼伏地鸣叫夕日欲颓:将要坠落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再参与课文翻译(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河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欣赏谈论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的石壁,(在阳光下)各种色彩交相辉映。•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葱的树木,

3、翠绿的竹子,四季长存。课文翻译(二)•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可听到猿猴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傍晚,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世间的仙境啊。•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本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感受到哪些美丽的画面呢?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用下面的句式描绘一下:•“这里有之美,你看”•例句: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霄,

4、明镜的溪流清澈见底。高峰入云山水相映之美清流见底。意两岸石壁美色彩相配之美境青林翠竹,美晓雾将歇晨昏变化之美夕日欲颓,以动衬静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以动衬静,更体现出当时山林的宁静。本文写了哪些景物?•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沉鳞这些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高峰入云俯仰视视视线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时间四早季晚时晓雾将歇,猿鸟乱鸣;间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除了描写景物之外,文中其他句子起什

5、么作用呢?•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以感叹总结前文,感慨自谢灵运以来,无人能真正领略大自然的妙处,颇有惆怅、寂寞之感,也有对自己能真正欣赏山水的得意。想想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对大自然的亲近与热爱。(山川景物“美”)(2)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自豪之感。(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这是陶弘景隐居之后回答齐高帝

6、萧道成诏书所问而写的一首诗。写景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对偶:•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作用:•使节奏鲜明、琅琅上口•生动地刻画出山水景色的秀美,令人陶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