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在唐宋词中地位的升迁

“梅”在唐宋词中地位的升迁

ID:5418846

大小:260.1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10

“梅”在唐宋词中地位的升迁_第1页
“梅”在唐宋词中地位的升迁_第2页
“梅”在唐宋词中地位的升迁_第3页
资源描述:

《“梅”在唐宋词中地位的升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08年7月第29卷第3期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malofGllaI孥dTeache璐Edu明tj∞University(S0cialScienceEditi帆)Ju1.2008V01.29№.3“梅"在唐宋词中地位的升迁口吴电雷(广西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1)[摘要]就花间词来看,词在发轫期由于文学传统、人文地理、社会风气等原因,词风以“艳”、“柔”为主要特征,词的植物意象青睐于纤弱的杨柳,而疏于梅。宋代词风重理趣,主风骨,情深志高,兼之梅有耐寒、清高的动人姿态及其意象丰富等原因,使宋词的植物意象在总

2、体上表现为:钟于梅而疏于柳。梅意象在唐宋词中经历了由稀到繁、再到满树梅花的升迁过程。[关键词】梅;花间词;宋词;地位升迁;原因[中图分类号]1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227(2008)03一0076—03引言众所周知,词由花间词而发轫,突出体现其“艳科”的特点,至宋则发展成为无时无事不可人词的一代之文学。词的描写范围也由囿于深阁幽闺的抒情扩展到叙事、说理、言志各种体例上来,意境也随之扩大。而“梅”这个由文人墨客吟咏千年的物象,似乎延续着与词同根生,共成长的轨迹。在唐以前的诗、辞、赋中,言情想到的是杨柳,言志时寄寓于香草、菊花,梅

3、在文坛形如“走鬼”,踪迹寥寥。自宋词始,梅便如林沐甘露,从最初蒙头垢面的灰姑娘,见行见长成为撩人眼球的白天鹅。梅意象升迁过程是怎样延续的呢?一、梅在花间词中的地位先从花间词看,《花间集》共收集了温庭筠等十八家词五百阕。在花间词中,最能体现词人、词风意象的植物非柳莫属,据粗略统计有86次,稳居榜首。还有《杨柳枝》、《柳枝》、《柳含烟》等三个词牌名,共计28阕词。然而,涉及到梅的词仅温庭筠、和凝、阎选五家和少得可怜的七阕,外加一个和凝的《望梅花》词牌名。与杨柳相比,可谓九牛一毛。在这些梅词中,温庭筠一人就占了七阌中的三阕,可见梅在晚唐五代词家中是地地道道

4、受冷落的弃儿。从质的方面看,对梅的描写大多没有脱套它作为传递春信的使者上。至于梅的深远意象,只是浅尝辄止,涉及很少。如温庭筠《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河渎神》:“早梅香满山郭”;《河传》其三:“春已晚,烟霭渡南苑。雪梅香,柳带长”;和凝《菩萨蛮》:“越梅半坼轻寒里,冰清淡薄笼蓝水。”都是借梅显示早春季节。再如毛熙震《浣溪沙》其五:“翠钿斜映艳梅妆”,只是作为“艳”的陪衬而已。这一时期意境稍微深远的梅花词,只有和凝的《望梅花》:“春草全无消息,腊雪犹余踪迹。越岭寒枝香自坼,冷

5、艳奇芳堪惜。何事寿阳元处觅,吹人谁家横笛。”和阎选的《八拍蛮》:“云锁嫩黄烟柳细,风吹红蒂雪梅残。光景不胜闺阁恨,行行坐坐黛眉攒。”二、花间词中柳盛梅稀的原因为什么杨柳在花间词中风光夺目,而梅却显得如此暗淡无光,无足轻重呢?首先,这和柳本身的柔弱性及其丰富的意象有关。把弱袅袅的杨柳比作纤纤女人是再恰当不过了,“条以比腰,叶以比眉,大垂手、小垂手以比舞态。故自古命侍儿多喜以柳为名。”⋯难怪花间词人一触及到杨柳柔弱拂风的枝条之景,便生出思恋洁齿皓腕、腰肢娇娆的美女之情。此外,柳还有其它丰富意象:柳枝变绿是春天到来的标志性景象;房前屋后的古柳寄寓乡情,撩起

6、想念家乡的思情;柳枝随风飘拂,似乎做出与人轻轻招手告别的样子,饱含离别情绪,蕴生相思之苦;飘落的柳絮预示着春天的离去,象征男子易变的感情;望风而落的蒲柳,隐喻着人生流光易逝的年华。柳的这一切尽显花间词“杨柳大堤之句”[21的词风,而[收稿日期]2008一03一16[作者简介]吴电雷(1972一),男,山东平邑人,广西师范学院中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万方数据第3期吴电雷:“梅”在唐宋词中地位的升迁梅在这里就有点不入格了。其次,当时享乐无志的仕宦作风起着重要作用。《花间集》中,这十八位词人都是作为上一个朝代流落到安定富庶的西蜀和南唐的文臣官宦:

7、十八位词人中,除皇甫松和阎选外,其他十六人都有职在身。皇甫松和阎选也不是根正苗红的平民,皇甫松出自官宦世家,是工部侍郎皇甫浞之子,宰相牛僧孺的外甥。而阎选也只能算半个平民,因为后期则以小词供奉南后主。韦庄、毛文锡、牛峤是唐末进士,韦庄更是在前蜀累官至宰相。作为西蜀达官,他们政治上怯懦无为,生活上荒靡淫荡,不思进取,追求享乐。他们在花天酒地,富贵靡靡中生存,在竞相冶游、自由放纵中度日,这种玩物丧志的生活作风和柳絮飘飘的暮春时节光景,真乃曲调相合。再次,西蜀的社会人文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首先,西蜀偏安西南天府,几乎没有受到唐末五代频仍战争的侵扰,社会相

8、对安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他们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朝朝享乐无度,日日歌舞升平。其二,人文环境。花问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