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_浊_的涵义及其临床意义

中医学_浊_的涵义及其临床意义

ID:5420664

大小:194.8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10

中医学_浊_的涵义及其临床意义_第1页
中医学_浊_的涵义及其临床意义_第2页
中医学_浊_的涵义及其临床意义_第3页
中医学_浊_的涵义及其临床意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学_浊_的涵义及其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杂志2009年7月第50卷第7期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09,Vol.50,No.7·581··理论探讨·中医学“浊”的涵义及其临床意义12赵进喜庞博(1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5号,100700;2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硕士研究生)[摘要]面对中医学“浊邪致病”被泛化的趋势,梳理相关文献知识,明确中医学的“浊邪”实际上是一类具有胶结、黏滞、重浊、稠厚、浑秽特性的内生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具有特定的致病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于多

2、种现代难治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关键词]浊;湿浊;浊毒;理论探讨[2]近年来,浊邪致病越来越受到医家重视,如心脑血营卫、津液、精气、色脉等多个方面,其与“清”相对管病、慢性肾脏病、糖尿病及其酮症酸中毒、高脂血症、应,常代表①阴阳性质不同的物质;②营卫柔刚之特病毒性肝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甚至病性;③面色的明润与晦暗;④水液清澈与浑浊;⑤天气毒性感冒等许多疾病都被认为与浊邪有关。实际上存与谷气;⑥水谷精微与糟粕;⑦精微之清稀浓厚;⑧经在着被泛化的倾向。所以针对中医学的“浊”,进行文献络气血之清浊;⑨外来寒湿与

3、内生湿浊之邪;○10血气之梳理,既有利于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创新,又能为相关疾虚实多少。此不赘述。病防治提供临床指导。113中医学中与“浊”相关的概念1“浊”的概念与涵义浊气:指饮食精华的浓厚部分,或指寒气如《灵111“浊”的一般涵义枢·忧恚无言》云:“两泻其血脉,浊气乃辟。”或指秽浊“浊”字释义较多:①《说文解字》释其为水名,即河之气,或指与清阳相对而言重浊的物质。浊阴:指体内流的名称。②《尔雅》释其为毕星的别称。③音质厚重低重浊下降或浓厚的物质,包括存在于五脏的水谷精微,沉,《周礼·冬官考工记》云:“薄厚之所震动,清浊之所归

4、于六腑的糟粕。浊邪:《金匮要略》曰:“浊邪居下。”实由出。”④液体不清亮,《释名·释言语》云:“浊,渎也,际是指重浊之邪气。谢观主编《中国医学大辞典》称其汁滓演渎。”《篇海类编·地理》云:“浊,不清也。”《老“邪浊”,《中医大辞典》解释说“多指湿浊之邪”。湿浊:子》亦有“浑兮其若浊。”⑤肮脏、不干净。《汉书·卷七作为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湿性重浊黏腻,每于病位停十七》云:“邪秽浊混之气上感于天,是以灾变数见。”⑥留滞着,阻碍阳气活动,故名。但湿与浊分而述之存在混乱。《吕氏春秋·振乱》云:“当今之世浊甚矣。”⑦昏一定差异,湿有内

5、外之分,浊主要从内化生,湿轻浊重,暗不明。《周礼·冬官考工记》:“凡铸金之状,金与锡,积湿成浊,较之湿邪更加稠厚浓重、胶结秽浊,湿相对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⑧佛学用语,五浊指五种灾易化而浊尤其难除。痰浊:作为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业。⑨指语音学名词。显然释义④⑤⑥与中医学“浊”的痰湿为浊邪,故名。所谓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涵义关系更为密切。浑浊、肮脏是言物质的构成与形痰。痰浊与湿浊相比,前者更易蒙蔽清窍、损伤脏腑;后态,混乱则是言物质运动的秩序。者更易阻遏气机、影响水液代谢。前者无处不到、变化112“浊”在中医学的涵义莫

6、测;后者更易困阻脾胃,阻滞气机。浊毒:古代文献少在中医学文献中,“浊”最常被作为“浊病”的简称,有“浊”与“毒”并称者,《金匮要略心典》曰:“毒,邪气蕴又名“赤白浊”、“二浊”,指小便浑浊和ö或精浊,有所谓结不解之谓。”《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夫毒者,皆五“尿浊”与“精浊”之分。若从病因的角度看,“浊”有内外行标盛暴烈之气所为也。”由此可见,邪气亢盛剧烈,或[1]之分,外来之“浊”,指自然界的秽浊之气,内生之蕴结日久可化为毒。即所谓邪盛极谓之毒。浊毒当为浊“浊”,为人体之病理产物,具有黏滞、重浊的特性。此邪蕴结不解,日久化

7、毒,此时具有毒与浊双重的病理产外,“浊”字在《内经》中涉及到阴阳、气血、邪正、虚实、物特性,与单纯浊邪相比,更易耗伤气血、败坏脏腑。浊毒与普通湿热邪毒相比,前者多为内生,更为胶塞黏通讯作者:庞博,pangbotommy@gmail.com,13810166354滞,病势更为缠绵难愈,更容易阻滞气机,蒙蔽清窍,败©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582·中医杂志2009年7月

8、第50卷第7期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09,Vol.50,No.7坏脏腑;后者虽亦可以内生,更多则为夏秋之季,湿邪适,饮食不节,而病生肠胃,故曰浊气在中也。”而浊邪与热相合,外感而成病,或裹挟疫毒之气,暴发流行,可内留,进一步又可以损伤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