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后备急方》中医学之最及其临床意义

《肘后备急方》中医学之最及其临床意义

ID:15113678

大小:35.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01

上传者:U-3868
《肘后备急方》中医学之最及其临床意义_第1页
《肘后备急方》中医学之最及其临床意义_第2页
《肘后备急方》中医学之最及其临床意义_第3页
《肘后备急方》中医学之最及其临床意义_第4页
《肘后备急方》中医学之最及其临床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肘后备急方》中医学之最及其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肘后备急方》中医学之最及其临床意义【关键词】:《肘后备急方》;医学之最;临床意义  摘要:列举了《肘后备急方》中医学之最的条文,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评价,以期对这一时期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医药状况有一初步认识,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  关键词:《肘后备急方》;医学之最;临床意义  《肘后备急方》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医书,原名《肘后救卒方》,系东晋前期伟大的医药学家、炼丹术家、道家葛洪(约公元283~343年)选取《玉函方》中简易有效的药方编撰组成。《肘后备急方》是一部集大成的急救医方书,内容包括内科杂症、外科急症、传染性热病、寄生虫病、五官、妇、儿等。据原著者称,该书收集了张仲景、华佗等前代名医的医方和周、甘、唐、阮诸家备急。改编者陶弘景又增加了大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医学内容。从今本《肘后备急方》来看,也确实保存有如扁鹊法、长桑君方、仲景方、华佗法、范汪方、小品之删繁方、支大医方、刘涓子鬼遗方、席辨方等我国早期医学典籍的内容。据现代研究,书中部分疾病、医方、医技的记载,都是我国乃至世界医学最早的。现将其一一列举,以期能使我们对这一时期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医药状况有一初步认识,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11   1疾病之最  1.1天花病[2]葛洪在《肘后备急方・治伤寒时气温病方第十三》有如下描述:“此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  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差后,疮瘢紫黯,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也。世人云,元徽四年,此疮从西东流,遍于海中……以建武(公元25~55年)中于南阳击虏所得,乃呼为‘虏疮’。”其义是说该年有一种流行病,发病时,不多久从头到脚,全身长出一个个像火疮那样的大疮,疮里满是白色的脓浆,这些疮,此起彼落,旧的溃破,又长出新的,治疗如不及时,严重者会死亡,治好的则会留下紫黑的疮疤。这种病于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55年)在南阳的战争中,从俘虏中传染得来,固命名叫“虏疮”。据考证[1]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天花病”记录,且是对天花发疹的顺序、形态、预后及诊后表现都有描述的记载。  1.2脚气病葛洪在世界上首先发现了脚气病[2],在《肘后备急方・治风毒脚弱痹满上气方第二十一》中有:“11 脚气病之,先起岭南,稍来江东,得之无渐,或微觉疼痹或两胫小满,或行起忽屈弱,或少腹不仁,或时冷时热,皆其候也。不即治,转上入腹,便发气上,则杀人。”文中所述“脚气病”即现代医学中的维生素B1缺乏症。现代医学将脚气病分为3种类型:一种是湿性渗出型脚气,症状是两腿浮肿、浮水;第二种是干性脚气病(神经型),症状是患者皮肤有麻痒的感觉,甚则“脚溺”不能行走,就是葛洪说的“行起忽弱,微觉痛痹”;第三种是心脏病型脚气病,这类患者常出现水肿,不及时治疗,病邪则上攻而影响心脏危及生命。上文“不即治,转上入腹,便发气,则杀人”,与现代医学脚气病症状和危害性描述相符。  1.3恙虫病葛洪在《肘后备急方・治卒中沙虱毒方第六十六》中有:“山水间多有沙虱,其虫甚细不可见。人入水浴及汲水澡浴,此虫在水中著人。及阴雨日行草中,即著人,便钻入皮里。”其诊法“初得之,皮上正赤如小豆黍米粟粒,以手摩赤上,痛如刺,过三日之后,令人百节强,疼痛寒热,赤上发疮,此虫渐入至骨,则杀人”。现代研究:恙虫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是由于感染了一种叫做“东方立克次氏体”的病原体引起的。而研究发现东方立克次氏体是无法侵袭人体的。它需要一种媒介的帮助,就是恙虫。恙虫的幼虫叫恙螨,恙螨有好几百种,其中只有颜色发红的红恙螨和地里恙螨传播恙虫病。这种恙螨,葛洪在当时就发现了,称之沙虱。葛洪在他的另一部著作《朴子・内篇・登涉》中描述沙虱说:“其大如毛发之端,初著人便入其皮里……可以针挑取之,正赤如丹。”据考证[2],这是世界上对恙虫病最早的认识和记载。11   1.4腰椎间盘突出症葛洪在《肘后备急方・治卒患腰胁痛诸方第三十二》中有:“治肾气虚衰,腰脊疼痛,或当风卧湿,为冷所中,不速治,流入腿膝,为偏枯冷痹,缓弱,宜速治之方。”此文中葛洪明确指出该病为本虚标实证,以肾气虚在先为本,风寒湿邪后入侵为标。症见初为腰部疼痛,然后转移至臀和下肢,致下肢发生疼痛,最后发展到肌肉萎缩行动不便。这些描述与后世对腰突主要病因的论述相吻合:积累劳损致肝肾不足,或伴风寒湿邪侵袭(受凉)致病。据考证[3]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记载。葛洪对上述四种疾病的记载,反映了当时医疗技术的认知水平,其对“天花病”、“脚气病”、“恙虫病”的认识为预防医学和流行病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机的认识反映了当时对骨伤科慢性病认识的最高水平,为后世更好地诊疗该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技术之最  2.1最早的导尿术葛洪在《肘后备急方・治伤寒时气温病方第十三》“治小腹满,不得小便方”中记载:“细末雌黄,蜜和丸,取如枣核大,内溺孔中,令入半寸,亦以竹管注阴,令痛朔之通。”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导尿术记载。此法比传统认为孙思邈《千金方》中的葱管导尿术还早250多年[3]。11   2.2最早的洗胃术葛洪在“治食野葛已死方”中最先运用了洗胃术,“以物开口,取鸡子三枚,和以灌之,须臾吐野葛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洗胃术记载[3]。  2.3最早的疮痈引流术在《肘后备急方・治伤寒时气温病方第十三》中有“毒病下部,生疮者……深导之,又方生漆涂之,绵导之”,“又方煮桃皮,煎如饴,以绵导之”。据考证[3]这是最早提出的引流之法。  2.4最早的咽部异物剔除术在《肘后备急方・治卒误吞诸物及患方第五十一》中有“治小儿误吞针,用磁石如枣核大,磨令光,钻作窍,丝穿,令含,针自出。”就是说选用一块如枣核大的磁石,磨光滑,钻孔穿线,叫病人口含,铁针就可被吸出来。据考证[2]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咽部异物剔除术。  2.5最早的下颌关节脱位的整复方法《千金方》中记载引用《肘后方》中治疗关节脱位的整复方法:“葛氏方治卒失欠颌车蹉跌张口不得还方,令人两手牵其头,暂(渐)推之,急出大指,或昨伤也。”据考证[4]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颞颌关节脱位的整复方法,此法现今仍常用于临床。  2.611 最早的骨折小夹板疗法的应用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了《肘后备急方》治疗“腕折,四肢骨破碎及筋伤蹉跌方”运用竹片外固定治疗骨折的方法,“地黄烂捣熬之,以裹伤处,以竹编夹裹,令遍缚,令勿动,勿令转动,一日可十易,三日差。”据考证[4]这是最早的小夹板外固定疗法。  2.7最早的器物灌肠法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治大便不通,土瓜根捣汁,筒吹入肛门中,取通”。这表明当时已经有器械灌肠,而且是加压灌肠,通过对筒中吹气,帮助克服压力,使药物入直肠以达到通便的目的。据考证[4]这是最早的器物灌肠法。  2.8最早的口对口呼吸抢救法葛洪曰:“治自缢死,心下尚微温,久犹可治方……徐徐抱解其绳,不得断之,悬起发,令足去地五寸许,塞两鼻孔,以芦管内其口中至咽,令人嘘之。有顷,其腹中砻砻转,或是通气也,其手捞入,当益坚捏持,更递嘘之。”据考证[5]这是最早的口对口呼吸抢救法。葛洪在创伤外科学里提出和创用的诊断、治疗创伤外科和中医急症的方法对创伤外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骨折脱位整复方法的独创,为我国骨科治疗创伤骨折及关节脱位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其所创的夹板外固定法,开创了中国骨伤科治疗骨折的新纪元,成为此后1500多年来,中医骨伤科乃至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常规大法之一。葛洪在创伤外科方面的学术成就是辉煌的,体现了我国古代医药学家的智慧。  3针灸推拿11   3.1最早的指针疗法指针疗法是指以指代针治疗疾病的一种推拿疗法,包括:指甲掐穴(掐法)、指端按压穴(点法)和指端捣击穴位(捣法)等手法。《肘后备急方・救卒中恶死方第一》中有:“令爪其病人人中,取醒。”《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第九》有:“令卧枕高一尺许,拄膝,使腹皮气入胸,令人抓其脐上三寸便愈。”另《肘后备急方・治卒心痛方第八》有“闭气忍之数十度,并以手大指按心下宛宛中,取愈”。据考证[6]这是最早的指针疗法。  3.2最早的捏脊疗法最早的捏脊疗法见于《肘后备急方・治卒心痛方第九》中,云:“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据考证[6]这是现代临床常见的捏脊疗法的最早记载。  3.311 最早的隔物灸法《肘后备急方》中葛洪共记载针灸医方109条,其中灸法99条,并首次多处记载了隔物灸,且有灸方7首,书中还记载了盐、蒜、椒、面饼、黄蜡、香豉、雄黄等灸物。据考证[7]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隔物灸记载。《肘后备急方》中有很多推拿手法记载,部分推拿手法和治疗方法是首次记载,在中医推拿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推拿影响很大。文中所载的诸如指针疗法、捏脊疗法和隔物灸法至今仍在临床和民间广泛应用着,发挥着解除疾病痛苦的作用。东晋以前的医学文献,对灸法的论述不够完备,大多存在着详于针而略于灸的倾向。《肘后备急方》则补充了前人的不足,对灸做了重点论述,所载灸法甚多,涉及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应用广泛,尤其是对施灸部位、灸用壮数、注意事项等论述颇详,且开创了隔物灸法,使灸法逐渐从针灸学中独立出来,奠定了灸疗学科的雏形,极大地推动了后世灸疗学的发展,对发展我国针灸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4其他方面  4.1最早的被动免疫疗法思想在《肘后备急方・治卒为犬所咬毒方第五十四》中记载:“凡犬咬人……仍杀所咬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现代医学认为此法开免疫疗法的先河。同为本篇还记有:“犬寻常,忽鼻头躁,眼赤不食,避人藏身,皆欲发狂。”被此“犬啮者难治”。据考证[5]这是最早的关于疯狗的记载。葛洪还明确提到疯狗咬人的潜伏期问题,“凡犬咬人,七日一发,过三七日不发则脱也,要过百日,乃为大免耳”。这与现代狂犬病潜伏期为90天是相符的。  4.2最早的舌下含剂治疗心脏病法《肘后备急方・治胸膈上痰疒阴诸方第二十八》有:“膈中之病,名曰膏肓,汤丸经过,针灸不及,所以作丸,含之,令气势得相熏染,有五膈丸方:麦门冬十分去心,甘草十分,炙,椒、远志、附子、炮干姜、人参、桂、细辛各六分,捣筛,以上好蜜丸,如弹丸,以一丸含,稍稍咽其汁,日三丸,服之,主短气、心胸满、心下坚、冷气也。”据考证[3]这是最早的舌下含剂治疗心脏病法。11   4.3最早的美容学专著《肘后备急方・治面疮黑发秃身臭方第五十六》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美容专篇[8]。该篇不仅有丰富的美容学知识,还首次记载了很多治疗损美性疾病的方药和美容妆饰方。  4.4创用临床检验《肘后备急方》对急症诊断除了直接“目验”(望诊)外,还创用了一些临床检验方法。在“治中蛊毒方”记载诊蛊法:“欲知蛊与非蛊,当令病人唾水中,沉者是,浮者非。”在“治卒中溪毒方”中比较详细地描述了“中水毒”的试验诊断方法:“欲知是中水毒,当作数升汤,以小蒜五寸咀,投汤中,莫令大热,热即无力,捩去滓,适寒温以浴,若身体发赤斑文者又无异证,当作他病治之。”这种检验方法在当时即客观又简便,而且具有创造性[5]。  4.5最早的救溺倒水法在抢救溺水时,《肘后备急方》记载:“屈死人两脚着人肩上,以死人背向生人,背负持走,吐出水,便活。”据考证[3]这是最早的救溺倒水法。葛洪在“治卒为犬所咬毒方第五十四”中提到的以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的预防治疗措施,虽然没有具体的理论根据,其疗效也无从肯定。但长久以来这种“以毒攻毒”的治疗思想,却为后代医家广泛采用,同时此法也为被动免疫的发展提供了启示性的基础。“舌下含剂”治疗心脏病,开创了治疗心脏病的新方法,给后世医家提供了参考。葛洪对美容学的贡献表现为:①为后世研究美容学提供了大量的依据;②倡导的美容方法,其中很多仍然被采用;11 ③其记载的美容方药科学合理,疗效显著;④对美容学的发展启示颇多。其创用的临检方法简单、有效,对后世临床检验学科的发展有很强的促进意义。其创用的抢救溺水法与现代临床运用的抢救方法极其相似,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很深远的影响。葛洪是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一位具有划时代影响的医药学家,《肘后备急方》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医药专著。挖掘和整理其成就是保存、继承和发展我们中医药文化事业的基础。我们期望: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让我们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姜丕政,张志斌.《肘后备急方》中的传染病认识[J].中华医史杂志,2005,35(4):224.  [2]洪波.中国医学世界之最[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1:29,42,43,78.  [3]梅全喜,吴惠妃.试论《肘后备急方》在医药学上的贡献[J].中医药学刊,2005,23(7):1194-1196.  [4]胡乃长.《肘后方》的外科学成就[J].中华医史杂志,1981,11(1):25-28.11   [5]孙益鑫.《肘后备急方》急症诊治特色与发明[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6,15(2):2-4.  [6]李强.论《肘后备急方》的推拿学成就[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3):37-38.  [7]吴涣淦,施茵,姚怡.《肘后备急方》论灸法[J].江西中医药,2005,36(1):50-51.  [8]黄霏莉.葛洪的美学思想及对中医美容学的贡献[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1998,4(1):28-29.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