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隐喻的认知基础及语义演变

动物隐喻的认知基础及语义演变

ID:5421299

大小:409.1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10

动物隐喻的认知基础及语义演变_第1页
动物隐喻的认知基础及语义演变_第2页
动物隐喻的认知基础及语义演变_第3页
动物隐喻的认知基础及语义演变_第4页
动物隐喻的认知基础及语义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动物隐喻的认知基础及语义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27卷第6期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01.27No.62008年12月JournalofZhengzhouInstituteofAeronauticalIndustryManagement(SocialScienceEdition)2008.12动物隐喻的认知基础及语义演变肖遥遥(长沙理工大学,湖南长沙410076)摘要:动物隐喻在各国语言中屡见不鲜,它的形成与人们的隐喻心理过程密不可分,而隐喻。心理本质上是人对事物的一个认知过程。文章将探讨动物隐喻的认知基础,进而阐述基于认

2、知基础上的动物隐喻的语义演变,从而阐明动物隐喻语义演变与认知是密不可分的。为我们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开辟一个新的视角。关键词:动物隐喻;认知基础;语义演变中图分类号:H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750(2008)06—0083—04一、动物隐喻的主要特征英汉语言中,用来描写人类精神活动的词语几乎都是借助描述物质活动的词汇,以动物为喻体的动物比喻(animalmetaphor)尤为盛行。动物隐喻暗示着所描写的事物或过程是自然的,这种隐喻是以相似性为基础的。“在这类隐喻概念中,人们将抽象和模糊的

3、思想方法,心理趋势,感情状态,甚至活动或事件等都可以隐喻为实体,把两个不同的概念域相叠加,将属于此概念的各种词语从各个角度来谈论彼概念,使之立体化,多维化,质感化。”13常语言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动物隐喻表达。“这一隐喻具有鲜明的情感和评价意义,用来表达人的内在特征和外部特征。隐喻形象,生动,在文艺作品里被大量运用,而且也体现了口语的表情性。”如thepeacock’sfeather(孔雀羽毛,喻虚荣);lamb(羔羊,喻温顺的人);eagle(鹰,喻勇士)。这些例子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动物与人的共性特点。

4、动物的习性、特征形形色色,这就决定了动物隐喻也丰富多彩。总的说来,动物隐喻有如下几个典型特征:1.共识性该动物所具有的外部特征或习性要有广泛的社会共识或符合言语活动参与者的共识,这样我们才有'口J能利用该动物的名称进行隐喻性转义,进而形成动物隐喻。汉语中常说:“他是一只老狐狸。”英语中也有对“狐狸”类似的表达:Heisanoldfox。只要提及狐狸,人们就会联想到它的狡猾收稿日期:2008一ll—ll作者简介:肖遥遥,女,湖南娄底人,硬士生,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的品质。狐狸的这一特性是中西文化都认同

5、的。2.鲜明性该动物的外部特征或习性要鲜明。如果该动物不具有外部特征或习性的鲜明性,就很难被人们接受,因而隐喻的意义也就不会存在。‘:黄鼠狼”在人们心目中最鲜明的印象莫过于虚伪、阴险与贪婪。aweaselpayshisrespecttothehen(黄鼠狼给鸡拜年),这是中国人与西方人对狡猾、凶狠的“黄鼠狼”的又一贴切的写照,实际是影射那些阴险、狡猾、不安好心的人。3.近似性隐喻作为思维工具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共性特征,这种思维方式是建立在事物间存在某一或某些类似特征基础上的,因此就要求该动物与现实生活中

6、的其他事物具有在外貌或习性方面近似的特性。中西文化中的“猪”与“pig”的形象都是肮脏而丑陋,集“懒”、“馋”、“贪”和“笨”于一身,常用来比喻贪婪懒惰、贪吃贪睡的肮脏之人和行为粗鲁、令人讨厌的自私鬼。例如。Idon’tmindyoureatinglikeahorse,,qon,butyoumustn’teatlikeapig!句中eatlikeapig意为(吃饭像猪拱食一样没有规矩)。另外,生活中,我们常叮以听到“懒猪”,“笨得像猪一样”之类骂人的话。对猪这一形象,中西方人都有相似的理解。4.稳定性

7、和长期性由于动物是人类的伙伴,许多动物被描绘成人的形象,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机器耕作取代牛耕之前,牛在中国人生活中的作用-83·万方数据第6期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7卷非常重要。人们对牛的熟悉、热爱和尊敬是非同一般的。在英文里,内涵色彩和中国“牛”相对应的却是“马”。例如:吹牛talkhorse,牛不喝水强按头Youmaytakeahorsetothewater,butyoucan’tmakehimdrink,等等。这是因为牛和马分别在中英文化中代表的形象长期积淀的

8、结果,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二、动物隐喻的产生理据千百年来,人们常借助于动物的某些特点,或借助于具有某些特点的动物来喻人喻事。语言中动物隐喻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理据:1.源于动物本身的特征“动物的外貌、性格、心理、生理、行为、习惯等特征各不相同,人民在长期与动物的接触过程中发现,生活中有些人和事物的品质或特征与~些动物的某些特征相同或类似,于是就很自然地把二者联系起来,运用形象的联想,创造了大量丰富的词汇,并逐渐形成了一种以动物设喻的独特修辞形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