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的证明(二).doc

不等式的证明(二).doc

ID:54227623

大小:44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4-14

不等式的证明(二).doc_第1页
不等式的证明(二).doc_第2页
不等式的证明(二).doc_第3页
不等式的证明(二).doc_第4页
不等式的证明(二).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等式的证明(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 不等式第七课时§6.3.2 不等式的证明(二)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公式法证明不等式.2.两正数和为定值或积为定值求最值.(二)能力训练要求1.掌握用公式法证明不等式.2.理解并掌握用两正数和为定值或积为定值求最值.(三)德育渗透目标利用公式法证明不等式,既培养学生观察应变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教育.教学重点公式法证明不等式.1.a,b∈R,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2.a>0,b>0,,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1)若ab为定值P,则当a=b时,a+b

2、有最小值.(2)若a+b为定值S,则当a=b时,ab有最大值S2.3.利用求最大值最小值是解决最值问题常用的方法,在具体解题过程中应注意三点:(1)两数均为正数;(2)两正数之和或之积为定值;(3)在两正数的取值范围内,两正数可以相等.教学难点  1.对一些条件不等式中条件的合理利用.2.求最值时,找和为定值或积为定值,如何凑和或积为定值.教学方法读、议、练、讲单元教学法.教具准备幻灯片两张第一张:记作§6.3.2A公式法证明不等式一、基本公式(1)若a,b∈R,则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号.(2)若a,b∈R,则,当且仅当

3、a=b时取“=”号.①若ab为定值P,则当a=b时,a+b有最小值2.②若a+b为定值S,则当a=b时,ab有最大值S2.二、基本公式的等价形式及推广(1)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号.(2)ab≤,当且仅当a=b时取“=”号.(3)≥2(ab>0),当且仅当a=b时取“=”号.第二张:记作§6.3.2 B基本公式及其推广的应用:[例1]已知a>0,b>0,且a+b=1,求证:(1);(3)(5)(7)(8)(9)教学过程Ⅰ.课题导入今天,我和同学们来共同探索“公式法”证明不等式.这节课并不难,而涉及的题目变形灵活,只要我们

4、理解并掌握了“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均值不等式)”,这一重要定理,在此基础上,灵活利用它的推广及其变形(几个重要的不等式),就能学会并把握好“公式法”证明不等式这一重要方法.相信同学们能获得成功.(打出幻灯片§6.3.2A,引导学生阅读基本公式及基本公式的变形及推广)我们要重点掌握下面的基本公式及变形:(1)若a,b∈R,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号.(2)若a>0,b>0,,当且仅当a=b时取“=”号.①若ab为定值P,则当a=b时,a+b有最小值.②若a+b为定值S,则当a=b时,ab有最大值S2.(

5、3)a,b∈R,则ab≤,当且仅当a=b时取“=”号.(4)a>0,b>0,则ab≤,当且仅当a=b时取“=”号.(通过阅读幻灯片§6.3.2 A,疏理出重点知识,引导同学们完成下面例1的证明过程)Ⅱ.讲授新课(打出幻灯片§6.3.2 B,引导学生阅读例1)[例1]已知a>0,b>0,且a+b=1,求证:(1)≥4;(2)(6)(9)[师]解题时,正确、迅速地把握解题的“切入点”是很重要的,而“切入点”的选择,一方面要依靠对题设的分析,另一方面来自解题的“经验”.本题中由目标不等式发现含有形如ab,a+b,a2+b2等式子,故由“经验”马上联想

6、公式a2+b2≥2ab(a,b∈R)及(a>0,b>0),即可很快得证.在不等式证明中,两个正数a,b的和为1(即a+b=1),作为条件出现在题设,这时用好这个“1”常常成为解题的关键.[生](1)∵a>0,b>0,(2)∵a>0,b>0,且a+b=1,∴a2+b2=(a+b)2-2ab=1-2ab≥1-2·(故a2+b2≥.(3)∵a>0,b>0,且a+b=1,∴··=8,故(4)∵a>0,b>0,且a+b=1,∴a3+b3=(a+b)3-3ab(a+b),=1-3ab≥1-3·,或a3+b3=(a+b)(a2-ab+b2)=a2+b2-ab

7、=(a+b)2-3ab=1-3ab≥1-3·,故a3+b3≥.(5)∵a>0,b>0,且a+b=1,∴(6)∵a>0,b>0,且a+b=1,∴≥·≥9.(7)∵a>0,b>0,且a+b=1,∴=··,故(1-)(8)∵a>0,b>0,且a+b=1,∴(a+)2+·,故(9)∵a>0,b>0,且a+b=1,∴=·,故注:以上各题中均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师生共析]运用“公式法”证明不等式的难点在于如何通过对所证命题进行变形,使其反应出某种形式的“和”与“积”之间的关系(不妨简记为“和”不小于“积”).那么,我们在解题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

8、征,来选择公式及其等价形式求得证明.[例2](必要时此题可打在幻灯片上)小强家住在农村,十月一日,国庆节放假回家,正赶上父亲收割庄稼,由于今年大丰收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