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doc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doc

ID:54240120

大小:6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15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doc_第1页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doc_第2页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doc_第3页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doc_第4页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从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宏观结构体系来看,本节内容位于《化学1》第二部分“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最后一个专题“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的开始,位于必修阶段整个“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收尾单元,在非金属元素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和金属元素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介绍硫其化合物,形成全面、系统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网络,为《化学2》继续学习元素周期表、周期律提供知识基础。从本节教材内容的编排来看,以环境保护中热点问题“酸雨”为切入点,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以探究酸雨的形成和了解酸雨的危害与防治为主线。总体思路是先弄清楚有关污

2、染物的性质,然后让学生了解引起污染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在知识与技能的维度上,教材力图贯彻新课改所提出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理念。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在此基础之上,解释“硫酸性酸雨的形成”,具体了解酸雨造成的危害和防治酸雨的措施。以与生产、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二氧化硫”为先导,通过对“二氧化硫”性质的探究,为本单元接下来的“硫酸的制备和性质”和“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前期知识与思维方法的准备,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在过

3、程与方法的维度上,教材定位于让学生面临具体的问题情境,在对二氧化硫的性质的探究活动中获取相关知识,再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酸雨”的形成、危害与防治的问题,在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获取探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科学方法,形成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运用有关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上,以本节内容为载体的教学是中学阶段帮助学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和正确的化学科学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探究二氧化硫性质的活动过程,初步树立科学的观点与精神;通过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和防治酸雨的原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自然观和促进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增强

4、环境保护的意识。二、学生分析1、已有知识准备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和金属元素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形成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和初步具备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和思维方法;学习了物质的分类、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为通过“SO2和CO2”进行类比分析和从氧化还原角度对SO2可能具有的性质进行分析提供了先决知识准备。2、活动能力准备学生已在初中阶段参与过探究形式的化学学习,对实验探究形式的化学课的流程,以及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方式也有了基本了解,更重要地是新课程实施以来的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

5、。3、学习心理准备诸如“酸雨”之类的社会热点问题,同样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有紧密联系,因此有利于激发学生获取知识来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欲望。另外,以实验探究形式对SO2的性质进行研究,使得学生能够在他们最感兴趣的化学实验过程中,获取化学知识,学习科学实验探究的方法。三、设计思路在对教材与教学对象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之上,本着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包括提出问题、共同探究等,力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观。形成如下思路:1、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真实场景:被酸雨腐蚀的面目全非的石雕像与原来精美的石雕像、农场里枯黄死去的树木与原来的绿色葱葱。强烈的反差之下,引起学生思考其

6、背后的原因。进而引出了酸雨的话题,将学生“抛锚”于“酸雨”这个真实的学习情境中,从酸雨的形成、危害、防治等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主动建构二氧化硫的性质。2、知识迁移对于SO2具酸性氧化物的性质,采取对比法,根据CO2、SO2同属于酸性氧化物的组成分类,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结构中已有的CO2的性质,这样把CO2的反应规律迁移到了SO2中,使学生能根据已有知识类比推理出SO2可能具有的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比,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新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迁移、扩展的能力。对于SO2的还原性,引导学生分析其化合价,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推断其化合价的升高与降低趋势,从而得出SO2有氧化性

7、与还原性。3、实验探究对于SO2的性质,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引导学生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与思维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及知识应用过程。针对SO2的可溶性和与水的反应,通过将充有SO2气体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的实验。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对试管内液面变化的情况进行分析,进行分析得出SO2的可溶解于水;通过对获得的SO2水溶液pH值的测试,证明之前对SO2作为可溶性酸性氧化物,其可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的推断,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运用已学有关反应规律的知识解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