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有效性探索

情境创设有效性探索

ID:5429182

大小:3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11

情境创设有效性探索_第1页
情境创设有效性探索_第2页
情境创设有效性探索_第3页
情境创设有效性探索_第4页
情境创设有效性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情境创设有效性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对情境创设有效性的探索【摘要】情境创设是课改以来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促进他们数学素养的提高。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有情境支持的课堂,才能产生生命的活力,才会折射出课堂生命的意义,有数学的地方,就会有智慧灵光闪烁。本文从有效课堂的角度去谈情境创设的策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数学的学科本质,关注数学情境的有效运用。【关键词】数学有效教学情境创设策略回顾这些年来新课程实施的历程,有与新课程一同成长的兴奋、快乐和思考。如今

2、我们又不得不去冷静看待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一堂课后孩子们获得了什么,怎么获得的。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老师们开始关注数学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学情境的创设之间的关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有17处都提到了“有效”。如何把课标中的“有效”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课堂是有效教学实施的主阵地,是有效教学研究的关键,也是我们教师思考的重点。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要素很多,比较复杂,但归结起来,主要受情境、提问、活动、探究、练习等因素的制约。本文以自已听课的一些代表性案例,谈一些对情

3、境创设的策略的见解。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凸显数学情境的生活性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修改后的课标把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作为“四基”之一。学生的已有认知发展水平、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等构成了学生的现实学习起点,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现实学习起点,突出情境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发展性,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1.1从学生的亲身生活经验中提炼情境。不少教师在情境创设时,努力从生活中提取素材,但往往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代替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出自己认为很合理的情境,结果却

4、吃力不讨好,学生不领情。如教学1千米时,先让学生跑1千米,以至于教师问学生有何感受时,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累。这种情境创设,实际上是对情境的一种误解,也是对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因此,在创设生活化情境时,教师首先应当进行换位思考:学习这个数学知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哪些?可以从中找到这个数学知识的原型吗?然后,再进行提炼、加工,创设出适合学生实际的、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数学情境。在教学“圆锥体积”时,为了让学生联想到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有关,创设了这样一段生活情境: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冰淇淋都做成圆锥形的,而不做成圆

5、柱形的呢?生1:因为圆锥比圆柱装的少。生2:用圆锥装好拿,还可以多挣钱。教师出示圆锥的底和高都比圆柱大的两个教具。师:他们说的情况成立吗?生:这样不行,没法比。师:那怎样比更合理呢?由此,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感悟数学知识。1.2从学生的间接生活经验中模拟情境。学生的生活经验总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也不必要为所有的数学知识都从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中找到原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间接生活经验,找到数学原型,创设数学情境。如《百分数应用》的教学中,可以模拟生活中打折、购物返钱、买几赠几的商场促销方式,进行对比练习,引导学生比较

6、运用百分数。认识人民币时,创设用学具人民币购物的情境。1.3创设易唤起学生想象的超现实情境。富于幻想,喜欢看童话、科幻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对于这方面的经验也很丰富,因此,教师也可以有机地把数学知识与超现实情境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设置“学生外出秋游”的情境,老师把4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几个,用自然数2来表示,那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几个,用自然数1来表示,现在老师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几个,还能用以前学过

7、的自然数来表示吗?那该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有趣的情境,富于思考的问题,把孩子带入探索活动之中。2.关注数学的学科本质,凸显数学情境的问题性情境并不总是生活的,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学生更喜欢那些体现数学本质的有着很强的数学问题性的情境。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数学背景,同样可以构成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2.1在知识的矛盾处创设情境。新知与已有认知结构的矛盾,是产生不平衡、引起变化的主要因素。教师应当找准这个矛盾处,创设相应情境,让学生发现矛盾,解决矛盾,完成知识建构。如教学《能被3整

8、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说过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让学生猜测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由于受上节课思维定势的影响,会认为个位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可通过师生比赛、验证,使他们发现,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这时他们的心中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老师能很快并且正确地判断,我们怎么不行呢?他们会这切地想知道结果。这样,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