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doc

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doc

ID:54321698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5

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doc_第1页
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doc_第2页
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是教学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者,要把创新教育培养落到实处,就应该从教师的课堂教学抓起,从教师的教学创新抓起。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关键取决于教师如何突破传统、敢于创新、建立全新的施教体系。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墨守成规,能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具有与学生一起学习的态度,具有能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的教学艺术,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下面就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培养创新意识谈几点看法:一、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

2、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想创造。 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我认为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如听了一位语文老师执教《春天的秘密》时,先用简笔画勾勒出小河、垂柳、燕子,再通过语言描绘,创设“我”在野外

3、寻找在春天的情境,引导学生置身其中:“爱画画的小画家,你可以画上什么?爱唱歌的小百灵你会吟唱什么?小诗人见了,又会说些什么?”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想也就应运而生。例如,我在讲长、正方形面积计算这节课时,先出示两个图形,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同学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还有的同学用1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我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想方法,开动脑筋的同时,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中国土地的面积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

4、的面积呢?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探求的开始正是创造意识唤起之时,创新正是从这里起步。二、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造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是以多向、逆向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富于创造的科学态度,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化。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力,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就是挖掘潜力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 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新,一是要注重学生

5、观察力。学生从小具有强烈的接触物体探究物体的本能与需要,这种本能与需要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种需要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二是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一切创新的活动都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三是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可以看到自己创造成果,体验创新的快乐,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如:教学“某修路队计划修一条长1600米的公路,前5天修了全长的20%,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这一题时,”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列出了算式:  (1

6、)(1600-1600×20%)÷(1600×20%÷5)  (2)5×[1600÷(1600×20%)]-5  (3)[1600×(1-20%)]÷(1600×20%÷5)  (4)(1-20%)÷(20%÷5)  (5)5÷20%-5通过学习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学会了创造。三、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造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付之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要有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还要有对真理执着追求的勇气。数学课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

7、精神,使之敢创造。 我认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素质教育鲜明地提出了“人”的意识和觉醒,教师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可以任家长和教师加工的材料”,而是可以独立于家长和教师之外而有自己的意志与愿望的人。学生是一个充满情感、有理想、有个性的完整的生命体。教师的任务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促成受教育者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它既是以传授和吸收人类间接经

8、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师生之间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正如一位心理学家在论述教学活动本质特征时所阐述的那样“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