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后对信用评级的反思和再认识.pdf

危机后对信用评级的反思和再认识.pdf

ID:54377486

大小:430.9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01

危机后对信用评级的反思和再认识.pdf_第1页
危机后对信用评级的反思和再认识.pdf_第2页
危机后对信用评级的反思和再认识.pdf_第3页
危机后对信用评级的反思和再认识.pdf_第4页
危机后对信用评级的反思和再认识.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危机后对信用评级的反思和再认识.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危机后对信用评级的反思和再认识蔡国喜朱雯杰(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信用评级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中给市场造成的巨大影响,引发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危机以后,各国在积极反思危机教训的基础上探讨和实践如何减少信用评级行业对金融市场的系统性影响"然而,在人们讨论的众多关于信用评级的问题中,既有评级自身行业特性方面的原因,也有部分是由于评级机构运营中产生的问题所导致,同时还与各方对信用评级的认识和使用密切相关"评级机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评级结果的质量,却无法控制评级结果的使用和产生的影响,将信用评级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全都归咎于评级机构,既

2、有失公平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有必要厘清同评级相关的问题及根源,并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使信用评级在其合理范围内得到充分使用,促进金融市场的高效平稳运行"一!如何看待信用评级的准确性问题评级机构在危机期间的表现引发了各方关于评级结果准确性的讨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信用评级在准确性方面存在局限性信用评级是评级机构基于所获取的信息就影响受评对象信用状况的诸多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对其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作出的综合评价,其产品特性决定了自身存在一定局限J性,无法做到绝对准确"一方面,由于信用评级是对受评主体信用状况的前瞻性评估,在

3、评级过程中就必然要对企业的外部宏观环境!内部现金流状况等因素进行预测分析,但由于影响企业信用质量的内!外部因素瞬息万变,在评级过程中就难免出现预测结果和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形,从而影响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尽管评级采取的是跨周期的方法,但事实上每一轮经济周期与历史情况都有差异,不能完全依靠过去来预测未来,不可避免会出现超预期的情况,而当评级机构根据现实情况不断修正对未来经济形势看法的时候,顺周期的问题就会出133氛翼豪景评论,现"另一方面,评级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获取信息的质量和充分性"尽管评级机构在评级过程中十分注重同发行人的沟通交流和评

4、级信息的质量把关,但从根本上看,评级信息的获取程度和真实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市场环境与企业意愿,超出了评级机构的可控范围,这就必然对评级结果准确性构成局限"基于以上两点,信用评级并非对企业是否违约的直接预测,级别与违约率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其只应是受评对象信用风险水平和违约概率高低相对排序的意见,要求其在事前完全做到及时!准确地反映受评对象信用风险的想法既不现实也不合理"市场参与主体应该充分认识到评级的局限性,理性看待评级的作用,将其作为风险评判的参考和借鉴,而非债券是否违约的绝对依据"(二)评级机构存在的利益冲突影响评级结果准

5、确性尽管评级行业自身的特性使其结果无法做到绝对准确,但评级机构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评级对象风险水平相对排序的准确性"然而,评级机构自身面临的提高评级质量与追求商业利润!同时向同一受评主体提供评级服务和咨询服务!评级分析师同受评主体间潜在的利益关联等诸多冲突问题均有可能影响到结果的相对准确性,而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发行人付费模式带来的利益冲突"尽管市场声誉会对评级机构的逐利行为形成约束,但当逐利诱惑大到超出声誉机制的约束时,评级机构就可能放弃独立客观的原则,导致评级失准"以此次金融危机为例,国际评级机构在结构化领域被广为垢病,除了技术方面的

6、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投行手中握有大量结构化产品评级业务,评级机构最终抵制不住利益诱惑而向投行妥协"而从国内来看,评级机构声誉积累时间短,又缺乏违约率数据对评级质量进行检验借以积累声誉,各家机构迫于生存压力疲于争夺市场份额,导致声誉机制的约束作用并不明显,加上我国发债企业普遍较为强势,因此更容易产生利益冲突问题"近几年我国评级行业出现较为严重的级别竞争!等级虚高现象就与之密切相关"(三)缺乏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标准不利于实现评级的准确性科学合理的评级质量检验方法不仅能够为投资者提供评价评级结果准确性的客观依据,如前所述还能通过影响市场声

7、誉约束评级机构行为,进而有利于提高评级结果的准确性"从国外情况来看,违约率是检验评级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指标,而国内债券市场由于缺乏违约数据,对于评级质量的评价主要通过利差检验来完成,该种方式通过检验不同等级债券的利差高低排序是否与级别排序相符来检验级别的准确性"然而,影响债券利差的因素较多,除信用风险外,市场流动性!投资者偏好等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尽管可以通过技术处理对其他因素予以剔除,但仍难以将信用风险因素彻底分离出来,因此利用利差检验信用级别的准确性有其局限性"在此背景下,缺乏违约率数据等能够客观反映评级准确性的评价标准,就难以对评级

8、机构行为形成有力约束,不利于实现评级结果的准确性"二!如何看待信用评级的使用问题在危机中评级机构之所以对金融市场产生系统性影响,除了其在评级准确性方面存在的134危机后对信用评级的反思和再认识问题,监管部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