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表面形态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课时跟踪检测湘教版.docx

2020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表面形态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课时跟踪检测湘教版.docx

ID:54420594

大小:525.7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16

2020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表面形态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课时跟踪检测湘教版.docx_第1页
2020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表面形态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课时跟踪检测湘教版.docx_第2页
2020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表面形态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课时跟踪检测湘教版.docx_第3页
2020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表面形态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课时跟踪检测湘教版.docx_第4页
2020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表面形态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课时跟踪检测湘教版.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0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表面形态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课时跟踪检测湘教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课时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课时跟踪检测[必刷基础题](2019·辽宁五校联考)下图为某河口三角洲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搬运作用C.流水堆积作用D.海浪堆积作用解析:河口三角洲是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不断堆积形成的,C项正确。答案:C2.下列地貌中,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黄土高原的沟壑B.台湾岛C.华北平原D.喀斯特地貌解析:华北平原是冲积平原,是河流的堆积地貌,C项正确;而黄土高原的沟壑、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是流水侵蚀的结果,A、D项错误;台湾岛是大陆岛,是地壳断裂下

2、陷形成的,B项错误。答案:C(2018·广东期末)读图,回答3~4题。3.该地形的发育主要是受何种外力影响形成的(  )A.流水溶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解析:据图可知,图中有溶洞和地下河等喀斯特地貌,说明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A项正确。答案:A4.关于该地貌发育的石钟乳和峰林成因关联正确的选项是(  )A.石钟乳——侵蚀作用 峰林——侵蚀作用B.石钟乳——侵蚀作用 峰林——堆积作用C.石钟乳——堆积作用 峰林——侵蚀作用D.石钟乳——堆积作用 峰林——堆积作用解析:石钟乳是地下喀斯特地貌,是化学沉淀物堆积形成的,峰林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

3、蚀作用形成的。故C项正确。答案:C下图为四种地貌类型图,据此回答5~6题。5.上图所示的景观中,主要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①为峡谷,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②为沙丘,是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B项正确;③为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④为河口三角洲,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答案:B6.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A项正确。答案:A(2018·河南南阳月考)读图,完成7~8题。7.上

4、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A.搬运、侵蚀、堆积B.侵蚀、搬运、堆积C.侵蚀、堆积、搬运D.堆积、搬运、侵蚀解析:图中a位于河流的上游山区,地势落差大,河水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b位于河流中游地区,以搬运作用为主;c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平坦,流速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故B项正确。答案:B8.上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  )A.瀑布B.洪积扇C.河漫滩平原D.河口三角洲解析:图中c处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平坦,流速慢,以堆积作用为主,形成河口三角洲,D项正确;瀑布一般形成于地势落差大的地区,A项错误;洪积扇形成于出山口处,B项错误;河漫

5、滩平原形成于河流的中下游,C项错误。答案:D9.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3至图5中能正确反映图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哪一个?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什么?(2)判断图1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哪一岸?并解释理由。(3)若图1中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2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A.“U”型谷B.喀斯特溶洞C.河流瀑布D.河口三角洲解析:第(1)题,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以溯源侵蚀、下蚀为主,形成“V”型谷。第(2)题,E为凹岸,以侵蚀为主;D为凸岸,堆积作用明显,可形成浅滩。第(3)题,由纵剖面图可看出,河流A段断层发

6、育,上层为较软岩层,下层为较硬岩层,河流落差较大,易形成瀑布。答案:(1)图4。溯源侵蚀,下蚀。 (2)D岸。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而在凸岸堆积到一定程度会形成浅滩。 (3)C[精刷能力题]读我国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图,完成10~11题。10.Ⅳ单元地貌是(  )A.背斜山B.向斜山C.断块山D.死火山解析:由图可以看出Ⅳ单元地貌是断块上升形成的。答案:C11.Ⅱ单元地貌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主要是(  )A.流水侵蚀—断裂陷落—流水堆积B.岩浆活动—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岩浆活动—流水侵蚀—断裂陷落D.流水侵蚀—褶皱弯

7、曲—风力堆积解析:Ⅱ单元背斜构造顶部岩层出现侵蚀缺失;后由于断裂陷落,地势降低,出现沉积,构造顶部出现沉积物覆盖层。答案:A读地貌模式图,回答12~13题。12.由图可知(  )A.沉积物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B.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C.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D.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解析:图中显示扇形地中下部为绿洲分布区,说明其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答案:C13.该地貌主要分布于(  )A.河流入海口B.山间河谷出口C.大江大河中下游D.盆地中心解析:冲积扇是河流携带泥沙流出山口后沉积形成的。答案:B14.读我国

8、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完成下列各题。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