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第2课时).doc

木兰诗(第2课时).doc

ID:54421920

大小:4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6

木兰诗(第2课时).doc_第1页
木兰诗(第2课时).doc_第2页
木兰诗(第2课时).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木兰诗(第2课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凤台四中专业性有效教学设计学科七年级语文课题《木兰诗》时间2014.3.15主讲教师刘敏教学课时第2课时课型常态课教学目标目标:通过朗读,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重点、难点: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有效导入导入目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所要学习的课文内容。导入方式:复习式、引导式导入内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大家来说说木兰。有效精讲精讲目标:通过不断地朗读与探究,感受课文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体验文中

2、人物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精讲方式:朗读式、合作探究式精讲内容:一、导入1、从上节课木兰形象导入本课内容。2、学生提出不能翻译的重点词,教师给予解释。(惟、愿、市、旦、度、策、强、将、著、贴、火、走、安)二、品味语言1、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例举: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并找出其它互文的句子。(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互文。)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介绍对偶、夸张、互文)(明确: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③.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④.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明确: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

4、、欢乐的气氛。)2、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扩写第四段,并当堂交流。三、体验反思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四、探究发现1、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除了老师讲的理解,你在与《木兰诗》进行心灵的碰撞时,你有什么创造性发现吗?(困惑处或者不同见解处)如:①第一段中“唧唧复唧唧”声与“不闻机杼声”的矛盾。(“唧唧”声有三种说法: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②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现在在西南地区还有这样称呼父亲的。“爷”也作“耶”)③木兰去时是应“可

5、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天子”是封建社会汉族对君主的称呼。可是在这首诗中“可汗”却成了“天子”的同义词,不能再按照《广韵》中所谓“蕃王称”的本义了。这只能看做在《木兰诗》时代汉语里已有了外来语的成分。——是北魏汉化的结果)④木兰不当官是不慕功名富贵吗?(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A、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B、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女性的命运!(可以与“中华儿女多奇志,

6、不爱红装爱武装”、法国的女英雄贞德的故事等进行比较)(无论是花木兰、梁红玉、穆桂英,还是“奥尔良姑娘”贞德,她们“幸运”地跃出历史地平线的机遇,无论是在历史的记录里,还是在传奇的虚构中,其背景都是烽烟四起、强敌犯境的父权衰微之秋。换言之,除却作为妲己一类的亡国妖女,女人以英雄的身份出演于历史的唯一可能,仍是是父权、男权衰亡、崩塌之即。)⑤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打扮。(“帖花黄”是北魏妇女的面饰。有两说:一说“元魏时禁民间妇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宫人,皆黄眉黑妆。故《木兰诗》中有‘对镜帖花黄’之句。”(《谷

7、山笔尘》)另一说,将金黄色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五、课堂小结《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充满传奇色彩,刚建清新,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人民英武豪迈的气概。有效精练精练目标:通过品析课外类文,加深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精练方式:拓展式精练内容:美文赏读十五从军征,十八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兔从狗窦入(2)井上生旅葵(3)舂谷

8、持作饭(4)不知贻阿谁2.翻译下面的句子。(1)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2)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3.“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主人公此时是怎样的心情?4.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五言古诗,揭露了汉代兵役制度的野蛮和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B.从十五岁到八十岁,六十余的军队生活不着一字,只落在一个“归”字上,可谓匠心独运。C.不言家中无人,只就兔、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