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内分工、要素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

产品内分工、要素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

ID:5445164

大小:1.07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7-11-12

产品内分工、要素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_第1页
产品内分工、要素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_第2页
产品内分工、要素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_第3页
产品内分工、要素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_第4页
产品内分工、要素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产品内分工、要素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产品内分工、要素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来自中国高技术企业的证据黄先海杨高举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引言文献回顾模型基本假定两国均衡实证检验计量模型数据结果讨论稳健性检验总结性评论结构安排引言问题的提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业生产和出口国,甚至在高技术产品领域也是如此(OECDBTD,2011)。中国从巨额的贸易获利很少,最典型的是广受热捧的苹果公司产品,Iphone和Ipad在中国大陆生产,但中国只能获得其中2%的劳动力投入和加工费(Kraemer,etal.,2011)。寻求产业链和价值链升级已迫在眉睫,但却要落实到企业的创新中才能实现。引

2、言问题的提出而企业的创新需要许多条件。有一种看法认为,要素成本的上升,将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因为依赖低廉的要素成本的竞争优势终究要或正在消失。问题在于,这种倒逼型机制是否真的存在?已有研究尚未给出答案,有待进一步探索。典型事实要素价格在快速上升,尤其是劳动者工资。但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也在提升。引言图1中国工业企业相关价格指数:1978-2010注:ARWI为职工平均实际工资指数,PPIR为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PPI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DO为利润总额/工业总产值(右轴)。价格指数均以1990年为基期。资料来源:作者根

3、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库相应数据整理。引言图2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基本情况统计:2000-2010注:R&D为R&D经费内部支出(亿元,1990不变价格),Patents为有效发明专利数(百件),R&D/MBR为R&D经费内部支出/主营业务收入(%,右轴)。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1》引言对于广泛参与全球产品内分工的中国企业而言,要素成本和创新是否存在相互关联性?我们在Long,RiezmanandSoubeyran(2005)两国三部门的产品内分工框架中(LRS模型),引入差异性工资、企业研发和有成本的技术贸易,分析要素成

4、本上升对技术创新的倒逼型影响机制。以中国2005-2007年26630家高技术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GMM方法对倒逼型机制进行实证检验。文献回顾只有少部分有研究注意到要素成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如曹裕等(2009)、张杰等(2011),但对企业创新的研究很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如Subrahmanya(2005),Edwardsetal.(2005),Forsman(2011),Krameretal.(2011),etc.也有一些研究关注贸易和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如GrossmanandHelpman(1991)

5、,Onodera(2008),Esteve-PérezandRodríguez(2009),etc.新新贸易理论中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也可以看做是贸易和创新之间关系的体现(Melitz,2003;Falveyetal.,2004;Helpman,etal.,2004;Yeaple,2005)模型假定两国D(发达国家)和G(发展中国家),两种产品A(农产品、计价品)和I(工业品),以及生产工业品所需的技术服务T,两种劳动力Ls(技术劳动力)和Lu(非技术劳动力)及其工资Ws和Wu。,为单位农产品A生产所需的非技术劳动力,是生产所

6、需劳动力投入。工业品I生产由连续的零部件组合而成,的生产需要1单位的非技术劳动力和单位的技术T.,是专业化技术服务,使用单位的技术劳动力生产,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进行的技术研发投入为r,研发的产出函数为模型在对称性假设条件下,零部件的价格为:其中P是专业技术服ti的价格。两国均衡设,,,,且技术T的贸易存在冰山运输成本,G国零部件价格为:这意味着两国生产的零部件在某一点上价格相同:可解得:模型即专业化分工点,G将在非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阶段有比较优势,而D国在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阶段有比较优势。设两国的劳动者即为消费者,用反向求

7、解法可得到均衡时两国企业的利润为:模型其中R为研发投入,通过利润最大化一阶,可得:且有,即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而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迫使他们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由此,我们得出以下命题:在两国产品内分工的均衡条件下,劳动力要素成本的上升,将迫使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进行技术创新,以降低生产成本、维持或提高分工地位和利润,亦即要素成本对企业创新的倒逼型机制成立。实证检验计量模型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有如下两个计量模型:其中R&D是研发投入,New新产品,Cost代表要素成本,Profit为企业利润,Market市场竞争结构,t-1表示滞后

8、一期(要素成本和其他变量主要影响下一期的研发投入和产出),X是其他控制变量。设立两个计量模型的原因在于,技术创新有投入和产出两个维度,而且这两个维度会因企业类型而异。实证检验变量R&D以研发投入与总产值之比衡量New新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