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教学设计

ID:5446255

大小:9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12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教学设计_第1页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教学设计_第2页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教学设计_第3页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题《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作者:早庙学校王敏◆教学内容: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34—36页内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概念。(2)不解方程能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3)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探求所需的条件。(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意义及作用的探究过程,体会分类讨论和转化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学思想的严密性与方法的灵活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相互交流、培养与他人交流的能力;通过观察、分析、感受数学的变化美,实现数学思想和德育思想的完美渗透。◆教学重点:(1)发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

2、判别式。(2)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弄懂为什么可以用判别式判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突破难点的关键在于结合平方根的性质理解求根公式。◆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预习本节内容。◆教学设计一、师生互动,情境导入1、复习归纳:同学们到目前为止我们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有几种方法?(学生回答)2、现在老师这儿有一手绝活,就是:我随便拿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题目,我不用具体地去解它,就能很快知道它的根的大致情况,不信呀!同学们可以随便地出两个题考考我。你也想试试吗?那么就先请你把这个表格填好。预设学生行为:会争先恐后地编题考老

3、师。3、填表:方程的值的符号根的情况x2+2x=3x2+4=4xx2-x+2=034、通过表格你发现什么问题?那对于这个式子我们在前面什么地方出现过?设计意图:情景的设计,能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表格的形式,清晰地展现了在不同方程下,的符号与根的情况关系,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活动1、回顾思考,展开探讨回顾:求根公式及其由来,用配方法得出求根公式的过程。(多媒体辅助教学)观察:对于方程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继续?探究:学生运用分类的数学思想展开讨论。探究发现,一元二次方程只有当时,才有实数根;而当时,方程就没有

4、实数根。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的能力。于是得出:方程根的情况分为以下三种:1):当>0时,,即: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当=0时,,即: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当时,方程的右边是一个负数,而左边是一个非负数,方程不成立。即:方程没有实数根。活动2、师生合作,归纳提升1)定义:我们把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表示,即:△=.2)归纳如何由△判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一般地,一元二次方程,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3注:在使用判别式之前

5、一定要先把方程变化为一般方程形式,以便正确找出a、b、c的值。预设学生行为:会初步说出的作用是能决定方程是否可解。设计意图:板书时分两步实施,运用了“推出”和“等价”符号,向学生介绍了新的知识,简化了板书的内容,同时渗透分内讨论思想。活动3、应用迁移,发展能力例1: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根的情况:(1)﹑(2)﹑(3)﹑预设学生行为:由于前面作了铺垫,所以学生很快可以答出结论。学生独立完成本例题,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归纳:不解方程,判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的一般步骤为:一化(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二算(确定a、b、c的值,算出Δ的值);三判断(根据上述结论判别方

6、程根的情况)。设计意图:及时训练学生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掌握情况,如何判别根的情况。同时简洁而准确地概括解题的方法与步骤,既方便学生对方法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交给了学生巧记知识的方法。活动4、逆向思考,拓展延伸想一想:根据前面的结论,运用根的判别式可以不解方程就知道方程根的情况,反过来如果知道了方程根的情况,△的值会怎样呢?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教师引导归纳。(同时说明这三个命题也是真命题),从而得到:一般地,一元二次方程当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时,△>0;当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时,△=0;当方程没有实数根时,△<0.预设学生行为:和教师一起揭示逆定理,并学习用数学

7、语言概括。例2: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A.k>-1B.k>-1且k≠0C.k<1D.k<1且k≠0学生思考解答,教师做好必要的引导。3设计意图:拓展学生视野,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知识运用迁移及巩固的机会,同时也为了吸引和调动全班同学参与到积极动脑,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渗透分内讨论思想。分析:根据题意,一元二次方程要求k≠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可知,>0,即 >0,即可得出k的取值范围。试一试:已知: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