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ID:5447897

大小:2.03 MB

页数:143页

时间:2017-11-12

初中数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中数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中数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_第3页
初中数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_第4页
初中数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从目前课堂教学实例看课堂教学设计现状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理论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型特点和课内师生行为的教学行为初中数学有效的教学设计重视的几个方面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初中数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一、从目前的课堂教学实例看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现状(一)课堂教学问题的表象1、课堂教学无目标,未掌握课标要求、把握教学内容2、无设计,“教学”一味照本宣科3、化易为难,“教学”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4、讲课细,“教学”一味满堂灌,未给学生思考、探究空间5、面面具到,过早要求学生解决复杂的应用问题6、重教师牵引,“教学”一味跟着“预设”跑1、课堂教学无目标,未掌握

2、课标要求、把握教学内容2、无设计,“教学”一味照本宣科实例2: 教师简单引入课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就抄例题2(七年级下册P145例2),再让学生看课本,抄完题,教师提出“不能完成任务”与“提前完成任务”如何理解?然后教师分析并板书解答过程,有时让学生叙述再练习P148T4,学生练习未做完,教师开始讲解,讲解完后又让学生练习P147T2。3、化易为难,“教学”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实例3:在“有理数的乘法”一节课中,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理数的乘法可以分几类?”而且是在感性经验很不充分的情况下提出的。这个问题对于刚上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而且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悖,关键

3、是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的理解有颇,把具体问题抽象化,简单问题复杂化,给学生的学习人为的制造了难关,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试想,换一种思路:先利用教材中蜗牛爬行的模型,再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活动,从运动问题中抽象出数学关系——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同时也创设了一个能推动学生自主探究的情景,在这个情景中展开教学过程,学生的活动材料是丰富的,可操作的,教师不需要声嘶力竭的启发,只需要适时的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学生的思维也不会被扭曲,可以按照本来的规律发展。4、讲课细,“教学”一味满堂灌, 未给学生思考、探究空间实例4:七年级下册P

4、80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doc实例4:七年级下册P80▲学生回顾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内容,教师复述▲讲授新课(1)三角形外角定义的教学①教师画图,引出外角并板书课题②教师提问:如何给三角形的外角下定义?③教师板书三角形外角的定义并说明∠ACB有两个外角,即:∠ACD、∠BCE④教师提问:一个三角形共有几个外角?要求学生思考,说出画法,指出外角⑤教师归纳:三角形有三个内角,每一个内角有两个外角,每个内角的两个外角相等ACBA132(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两个内角的关系教学①教师说明:∠ACD与∠A、∠B的关系②学生动手剪拼,教师剪拼演示给出结论:∠ACD=∠A+∠B③

5、教师让学生用一句话说明上述结论,教师板书④教师用具体例子验证:△ABC中,∠A=70°,∠B=60°,∠ACD是△ABC的一个外角,能够求出∠ACD来吗?ABCD(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不相邻的一个内角的关系教学教师指出:即∠ACD与∠A,∠ACD与∠B的关系,由∠ACD=∠A+∠B,得∠ACD≠∠A,∠ACD≠∠B,因此∠ACD>∠A,∠ACD>∠B(4)教学例题:如图,∠1,∠2,∠3是△ABC的三个外角, 求证:∠1+∠2+∠3=360°教师给出思考方法两种:方法一:由∠1+∠BAC=180°∠2+∠ABC=180°∠3+∠ACB=180°∠1+∠2+∠3+∠BAC+∠A

6、BC+∠ACB=540°∠1+∠2+∠3=360°ACBA132方法二:∠1=∠B+∠C∠2=∠C+∠A∠3=∠A+∠B∠1+∠2+∠3+∠A+∠B+∠C=540°∠1+∠2+∠3=360°未讲完下课了,教师还在作小结: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有哪些关系?ACBA132三角形的外角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引入数学观察教学猜想数学证明议练活动课堂小结三角形的外角教学过程设计.doc5、面面俱到,过早要求学生解决复杂的应用问题实例5:菱形的第一课时教学19.2.2菱形.doc实例5:菱形的第一课时教学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二、课件展示:1、日常生活中有关菱形的实例2、菱形的定义三、教师通过剪纸得到

7、菱形,并说明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四、教学菱形的性质1、四条边都相等(简单说明)2、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一条对角线成平分一组对角(画图后写出已知求证,然后讲解说明)五、推导菱形面积公式:S菱形=,课件显示:让学生观察图形,菱形对角线AC、BD把菱形分成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即菱形的面积就是这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总和,所以S菱形=,教师进一步说明对于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如图,有S四=ABCDABCD六、例题教学6、重教师牵引,“教学”一味跟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