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产田改良利用关键技术.pdf

中低产田改良利用关键技术.pdf

ID:54598836

大小:97.53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5-03

中低产田改良利用关键技术.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中低产田改良利用关键技术.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低产田改良利用关键技术河北省平山县俗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加菌剂,分层堆好后用泥封严,促进腐熟。一般小人均可耕地不足1亩。而且中低产田面积达1.267麦秸秆20d、玉米秸秆30~40d腐烂。万hrn2,占到了42.04%。近年来,针对不同类型的3推广测土施肥技术.中低产田,广大农技人员总结出了用地与养地相结化肥施用上存在片面、单一和盲目性,普遍加合、改良与利用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大氮、磷肥的投入,而忽视钾肥和有机肥的投入。合,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结合等改良关键技术措过量施用氮肥不仅浪费肥料,而且污染环境。针对施

2、,逐步将中低产田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农田。这些问题推广实施测土施肥、平衡施肥技术,增施1增施有机肥有机肥,降低化肥用量,合理确定氮、磷、钾和微有机肥是全营养肥料,对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量元素的适宜用量,推广测土一配方一生产一供具有独特功效。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可提高化应一条龙服务,从而使盲目施用化肥的问题明显改肥利用率。试验表明:1kg氮肥配施有机肥比单施变。实践表明,推广测土施肥、平衡施肥可有效保氮肥粮食增产3.3~7.6kg;1kg磷肥配施有机肥比护生态环境,培肥地力,能使粮食作物增产10%,单施磷肥粮食增产0.5~2.2kg

3、;1kg钾肥配施有机经济作物增产l0%~15%,蔬菜增产l0%~20%。肥比单施钾肥粮食增产0.4~1.2。4推广节水灌溉技术2实施秸秆还田由于连年干旱致使平山县水资源日益匮乏,严实践表明,长期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发展。为此,以提高灌溉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改善水、土壤水和自然降水利用率为中心,把传统灌溉水、肥、气、热条件,加强土壤微生物活动,有利技术与现代技术组装配套,工程节水与农艺节水技于土壤原有磷、钾肥的溶解和释放。术相结合,针对不同区域的水资源特点和种植管理2.1小麦秸秆直接

4、还田技术。据试验测定,连续3模式,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农艺节水技术主要包年用麦秸覆盖夏玉米田,土壤容重降低O.07g/m,括农田覆盖技术、化学制剂调控水分技术、机械免孔隙度增加2.51%。有机质增加0.09g/kg,速效氮耕覆盖播种施肥技术、调整种植结构推广抗耐旱作增加4.5mg/kg,速效磷增加1.51mg/kg,速效钾增物及品种技术、畦田沟灌技术、坐水种植技术等。加7.8mg/kg。而且,麦秸覆盖的地表径流和土壤工程节水技术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侵蚀程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小麦用联合收割机收术、喷灌微灌技术、设施节

5、水技术、集雨节灌等。获后,留15cm的根茬,然后开沟播种玉米,浇蒙5推广深耕(深松耕1技术头水,喷除草剂。在夏玉米5~6片叶时,将麦秸深耕(深松耕)是保护性耕作的配套技术之一,均匀铺于玉米行间,以盖严地面为宜,每亩用麦秸保护性耕作不需要年年深耕或深松耕,而是根据土250~300kg。壤的实际情况2~3年深耕或深松耕1次,深耕或2.2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宜早深松耕的深度为35~40cm。平山县粮食主产区土不宜晚,玉米收获后要立即粉碎还田,此时秸秆含壤土层深厚,而大多数农民习惯应用小型机具进行水量较高,容易粉碎,深埋

6、后易于腐烂。玉米秸秆旋耕、浅耕,很少进行深耕或深松,长期浅耕或连粉碎要细,粉碎长度最好3cm以下,且要分布均续在同一深度耕作,受犁底机械摩擦和压制作用影匀。田问作业机械一定要有足够的动力和转速,深响,耕层变浅,且形成坚实的犁底层。多年多点调入地表5~7cm,以便将作物根茬部位粉碎掉。旋查结果表明,犁底层土壤容重比耕层高0.4g/m3。耕整地时旋耕深度要达到15cm以上,有条件的地由于犁底层容重大,孔隙少,通透性差,阻碍了土方最好每隔3年进行一次深耕或深松,深度最好达体上下层间水、肥、气热的交流。犁底层成为降水到25—35cm。

7、和灌溉水入渗的障碍层次,致使降水和灌溉水积聚2.3利用生物菌堆沤还田技术。小麦、玉米秸秆在地表或土壤表层,降低了水分和养分的有效利粉碎加菌堆沤。对不能进行机械还田的地块,可将用。同时也妨碍了作物根系下扎,缩小了根系吸收秸秆运出地块,用铡草机粉碎后再堆沤,一般堆沤水分、养分的空问范围。7~10d。也可小麦、玉米整株堆沤,利用路边、050400河北省平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梁中钦地头将小麦、玉米秸秆按一定比例加水、加尿素、050400河北省平山县种子公司王战军.4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