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国内感光行业收购案

柯达国内感光行业收购案

ID:5466384

大小:202.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7-12-13

柯达国内感光行业收购案_第1页
柯达国内感光行业收购案_第2页
柯达国内感光行业收购案_第3页
柯达国内感光行业收购案_第4页
柯达国内感光行业收购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柯达国内感光行业收购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柯达国内感光行业收购案MBA2000何淼、罗涛、刘弘辉、蔡政伟、周福祥全行业收购大行动1998年3月23日,美国柯达公司在中国宣布了一条重要消息:出资3.75亿美元收购中国的汕头公元、厦门福达和无锡阿尔梅三家感光材料厂,同时与上海感光、天津感光和辽源胶片建立合作关系。中国的七家感光材料厂中只有保定的乐凯没有参与收购计划。并购背景80年代中期,厦门福达和汕头公元分别花巨资从柯达、富士引进全套彩卷生产线,开始了“3年跨越20年”的进程80年代后期,中国胶卷业陷入全行业亏损境地,两企业累计亏损70亿80年代富士一统天下,在中国市场份额占

2、48%90年代的中国彩卷市场是“红、黄、绿”大战,即红色的乐凯、黄色的柯达、绿色的富士并购背景感光行业特点:高技术、高投入和规模经济的特点全球高度垄断,两个半(柯达、富士和半个爱克法)美国年人均消费彩卷3.7个,日本3.1个,中国0.1个。近年来,中国感光材料特别是彩卷的消耗量很大,其年增长速度分别是美国的4倍,日本的5倍。预计到2005年,中国将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感光材料消费市场。并购背景柯达在中国的战略目标:柯达一度落后于富士,后销售额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中国已由柯达全球市场的第17位上升为第2位柯达必须在中国

3、这个迅速成长市场中取得领先于主要对手富士的绝对优势。通过直接收购的方式可实现本地化生产,减低成本,增加销售渠道,扩大在中国的市场占有份额并购过程1994年初,新任柯达公司董事长裴学德(Dr.GeorgeFisher)率团访问中国,向中国政府提出了全行业收购中国感光材料企业的设想几个月后,裴学德与朱总理达成原则性协议并就这一问题开始谈判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同意一个行业由一家外国公司收购并购过程并购行动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由柯达和中方企业出资,设立两个由柯达控股的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柯达(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由柯达、福达、公元三家联合组

4、建,柯达占股80%,福达、公元各占10%;柯达(无锡)股份有限公司:由柯达和阿尔梅合资组建,柯达持股70%,阿尔梅持股30%并购过程第二步、由柯达(中国)和柯达(无锡)分别购并公元、福达的活资产。整个谈判共70多轮,历时近四年,地域从东北、华北直至上海、厦门、汕头,涉及中国5省2市共7家感光业公司1998年3、4月,正式收购基本完成并购涉及的主要问题1、控股权问题2、少数股东权利保护问题3、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4、购并方式:资产收购/股权收购5、购并中潜在的债务问题并购结局一、中方“让市场、换技术、卸包袱”:解除沉重债务(通过股权转

5、让、税收返还、土地转让、债权人认损和减免利息等途径解决)解决部分职工就业问题,实现2000人的再就业解决未来企业发展所需资金获得柯达在未来投资的承诺推动相关产业链(国内配套行业)的发展并购结局二、柯达获得了在中国扩张的时间:迅速取得本地化生产的物质基础,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15—20%显著扩大了在华市场份额获得中国政府一个排它性的承诺(全球范围内的产业整合,通过市场配置全球的产业资源)“柯达模式”分析与启示一、为什么成立柯达控股的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形式?按照《中外合资企业法》,外商与国企只能组成事实上的合伙企业,即重大决策须

6、全体股东一致同意。而组成股份有限公司则依据《公司法》,企业决策权在大股东手中,即限制小股东的权利成立柯达绝对控股并吸收中方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建立起自主规范的收购主体,使之成为日后自己可控制支配的企业“柯达模式”分析与启示二、为什么分二步走,先成立股份公司再收购目标企业资产?感光行业(黑白、彩色胶卷)属国家限制类行业,不允许独资。此举旨在绕过政策限制缓和收购行为的影响,体现了与中方同行的合作关系,谋求中国政府的理解和支持,消除行业收购的敌意“柯达模式”分析与启示三、为什么采用收购而非兼并?可避免承担目标公司(被购方)的债务。兼并:即

7、兼并方企业通过购买目标企业的股份,或以承担其债务的方式获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使其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行为。兼并方将取得被兼并方的全部资产,并承担被兼并方的债务。收购:收购方将取得被收购方的全部或大部分股份或资产,一般不承担被收购方的债务,被控制企业可以继续保持独立的法人地位。“柯达模式”分析与启示四、为什么收购资产而非收购股权?资产收购:资产所有权发生转移股权收购:企业资产所代表的股东权益发生了转移主要因为目标公司涉及债务巨大,债权人众多,股东(涉及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国有企业等投资)情况复杂,难以谈判。通过股权收购改组原有

8、的国有企业,在公司架构的重建、原有资产的替换和雇员的安置上会困难重重购买目标公司中可以升级改造的机器设备和土地房产等固定资产,使收购行为有选择性,新建公司也更简易,法律关系清楚“柯达模式”分析与启示是中国的市场潜力与柯达的战略目标在一个特定历史时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