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论文《报酬递增和经济地理》中文译文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论文《报酬递增和经济地理》中文译文

ID:5470070

大小:389.5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7-12-14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论文《报酬递增和经济地理》中文译文_第1页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论文《报酬递增和经济地理》中文译文_第2页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论文《报酬递增和经济地理》中文译文_第3页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论文《报酬递增和经济地理》中文译文_第4页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论文《报酬递增和经济地理》中文译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论文《报酬递增和经济地理》中文译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报酬递增和经济地理》专业:08级农业经济及管理姓名:杨阳学号:S08120301004这篇论文构建了一个简单的模型用以说明一个国家如何内生地成为一个以制造业为核心农业为外围的国家。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最大、运输成本最小,制造业厂商会倾向于在市场规模较大的区域选址。而需求定位本身又往往取决于生产分布。核心—外围模型的出现依赖于运输成本、规模经济和制造业在GDP中所占的份额。地理经济学的研究集中在生产选址因素的分析上。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习惯性的把国家当作无量纲的点,也就是说通常假设在国家之间不存在运输成本。实际上,这种

2、疏忽是令人惊讶的。至少对外行来说,地理经济学的事实是包含在现实世界经济的各种显著特征中的。这篇论文的写作目的在于:通过模型和从理论制造业组织中获得的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可以重构地理经济学。现在我们试图将运输成本这一长期以来就有并且非正式的因素加入到规范模型中。为了实现这一点,这篇论文构造了一个简单的解释模型来阐明选址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什么时候为什么制造业在一些地区集中,从而使其他一些地方相对没有发展。我们应该看到建立一个基于规模经济的相互影响和传输成本的制造业地理集聚的简单模型是可能的。这个并不稀奇,因为从近年来文

3、献所得到的结果中可以看出。这种在某一地点的制造业集聚并不总是发生,而且它的发生是否以某种有趣的方式下依赖一些关键因素,这些事实都是很有趣的。这篇论文可以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这个问题的非规范的讨论来提供条件。第二部分给出分析模型。第三部分将分析短期均衡和动态的测量结果。第四部分分析制造业集聚是否出现的条件。第一部分地区分化的基础关于决定某种制造业选址的外部性特征的广泛讨论历时已久。实际上,最初马歇尔的外部经济性概念的阐述就是通过制造业选址的例子说明的。这个领域的大部分文献都接受马歇尔关于选址因素的认定。首先

4、,在某一地的企业集聚为具有制造业所需专业技能的工人提供了一个共享的市场,从而保障了该地区的低失业率,降低了劳动力短缺的可能性。其次,落户的制造业提供非贸易性投入产生出的产品。第三,与孤立的厂商相比,集聚的企业可以从信息溢出中获得更好的产品功能信息。这些关于制造业选址的讨论当然很好的有效性。但是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提供一个不同的方式来解决一个不同的问题。我不去探讨为什么某一产业在某一地区聚集,而是研究为什么在某些地区制造业会最终聚集,而使其他的地区扮演为制造业核心提供农产品的外围角色。相对来说想得到的的解释是把重点放

5、在普遍意义上的外部经济而不是针对某一特定产业的特定外部经济。我也采用这样的工作假设,也就是有时导致核心—外围模型出现的外部性是与供求关系有联系的货币外部性而不是单纯的技术溢出。在一般竞争均衡中,当然货币外部性没有福利意义,而且不能引致我们所需要的有趣的动态过程。然而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不完全竞争和报酬递增的存在会导致货币外部性有重大影响已成为一种共识。与此同时通过关注货币外部性,我们可以使我们的分析比允许外部经济性以一种不可见的形式出现更加准确。当在讨论选址时提出技术溢出的出现距离我们多远时,上述论点更加正确。为

6、了更好地理解假定的货币外部性的特性,我们可以试想一个国家只有两种产业,农业和制造业。农业被假设为具有规模报酬不变和对不动土地的密集使用的性质。因此农业的地理分散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生的可耕地的分散性。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把制造业定义为具有规模报酬递增和土地的适度使用的性质。制造业生产在哪会出现?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任意一种人造产品的生产都只会在少数有限的地区出现。也就说,较受欢迎的是那些拥有较大需求的地区,因为在某一主要市场附近进行生产可以节约大量运输成本。其他的地区将为这些中心地区服务。但是哪的需求大呢?一部分

7、对工业品的需求来自于农业部门。如果这是故事的全部,制造业生产的分散性必会形成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的解雇取决于农业用地的分散程度。但这并不是事情的全部,一部分需求不是来自农业部门而是来自工业部门本身。这创造了一种可能性,Myrdal称其为循环因果,Arthur称其为正反馈:制造业生产倾向于在拥有巨大市场规模的地区集聚,但同时制造业生产的集聚又会导致市场规模的扩大。这种后向联系创造出的循环又会由于前向联系而得到巩固:也就是说,人们更愿意在制造业生产集聚区生产和生活,因为在核心地区购买产品更便宜。这并不是一个新事实。事实

8、上,这个故事的大致脉络已经为地理经济学家所熟悉,他们在19世纪后期美国出现制造业产业带是就开始强调循环过程的作用。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阐述这种情况可以包含在一个简单但严密的模型中。然而在我们开始模型之前,我们有必要顺着这个故事继续追问两个问题:地理集聚的趋势在多大程度上存在和在什么情况下制造业生产会最终停止。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依赖于经济本身的根本特性。如果厂商只雇佣了很少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