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宗族文化.doc

社区宗族文化.doc

ID:54768739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1

社区宗族文化.doc_第1页
社区宗族文化.doc_第2页
社区宗族文化.doc_第3页
社区宗族文化.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社区宗族文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社区宗族文化目前中国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农村,特别是转型中的农村宗族文化传承的问题一直都是人们热衷于讨论和研究的。在此就通过对番禺大龙村的祭孔文化来看看。背景:番禺大龙村孔家是孔承丘的后裔,总共有孔氏后人1200多人,有两个与孔子有关的古迹,是至今岭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孔尚书祠以及孔氏宗祠阙里南宗祠,两祠紧紧连在一起。大龙村的孔家是孔承丘的后裔,现在其墓还在白云山,旁边很多旗杆夹。(记得好像有部分迁回,不过不知道是不是白云上的)孔尚书祠是唐代兵、礼二部尚书孔戣的专祠。《番禺小龙房孔氏家谱》有云:“尚书祠在阙里南宗祠右,乃三十八世唐岭南节度使、兵

2、礼二部尚书孔戣公之祠也,兼祀各祧祖”。而阙里南宗又称“玉书堂”,始建于明代中叶,是孔氏番禺小龙房的祖祠,纪念小龙房的始祖、孔子四十七世孙孔粹及其后各代先祖的。孔氏番禺小龙房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3)落籍。孔粹原居广州彩虹桥,后迁居南海丹灶苏坑村。孔粹去世后,其子元勋、元凯兄弟依相士意见,迁居番禺小龙(现番禺大龙村),以其父孔粹作为小龙房的始祖。孔尚书祠与阙里南宗被列为广州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体现该社区传统文化的活动:一、大摆宴席纪念孔子每年阳历9月28日是孔子的诞辰日,而番禺大龙村的祭孔活动却与众不同的定在农历。1989年以来,

3、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前后,大龙村,都会举办大型纪念活动,尊宗敬祖筵席,来自整个珠江三角洲的孔子后裔、友人、政府官员参加,规模盛大、场面哄动。解放前,两个祠堂一直被村民用来祭祀祖先和拜祭孔子。孔尚书祠更像寺庙,阙里南宗则为典型的宗族三座式祠堂。祭孔活动中要求很严格,要摆放包子、饼干、烧肉等用品的规格数量形状都有相关要求。因在文革等历史过程中有过一段完全停止的时期,很多的祭祀仪式都被改或删除了。从1989年开始,村中的祭孔活动再次开始,开展尊宗敬祖筵席活动。最近几年来祭祀的活动都被简化。由村中大队出资和一些当地出生的孔姓人中比较富有的捐赠,买

4、祭祀用品摆放在祠堂供奉孔子像和各系分支祖先灵牌。当地居民会在家中先自行拜祖先,再跟据各自己意愿到祠堂拜祭。有的居民会自己带祭祀过去,也有人会用村委提供的。相对于祭祀,筵席聚会就越来越大型,从刚开始的十几桌发展到现在的三百多桌。每桌十人,都要村民自己买围数,大约是20到30元一个人。因为岭南地区孔氏南迁最早就是落户当时番禺小龙(现番禺大龙村),所以在番禺大龙村尊宗敬祖筵席活动时,珠江三角洲的孔子后裔、友人都会加入,所以每年都会有增加围数的情况发生。这样有着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社区聚会凝聚了本社区内的交流更多是为系了宗族之间的联系。宴会后会有请了粤剧团

5、演粤剧助兴,每年都是不同剧团,一般是会有三天表演。从当天宴会后为第一场,以后两天晚上各演一场。费用都是由村中大队出资,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如果那年粤剧团表演的精彩也会有一些当地居民中比较富有也喜爱粤剧的人捐赠加一到两场。在粤剧表演的每天傍晚开始就会有一些老人或家庭主妇到会场占位置,等到开场前二十分钟就会有居民(包括非当地居民)陆续到场。在露天的观众席上经常是内三层外三层。只要有人的地方就自然会有小贩的存在。买卖特色小吃:铛铛糖、钵仔糕、麦芽糖、橄榄等。近几年来社区内外来人口明显增多,也出现了买其他东西的小贩,买卖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也形成了这个

6、活动时期的一点特色,小孩子就最为喜欢的。二、社区小学成为传统文化传播者 大龙村把建设大龙小学作为纪念大教育家孔子的最好方式,把村委会办公楼腾出来改成校舍,投资350万元建设高标准的教学大楼,广大旅港乡亲和社会各界人士热心捐资160多万元,学校拥有14个功能室和高标准的电教室,同时建成学校运动场,对校园进行全方面的绿化,使其成为一所园林式学校,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并成功申报区一级学校,开创了该村教育发展的新局面。为了更好地培育好当地小孩,把这儒家文化引入村里的小学。在校园内营造浓厚儒家文化氛围,并在校园内建立一尊高3.8米、基座高1.8米的孔

7、子雕像,在纪念孔子这位古代伟大的教育家的同时,让学生亲身感觉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在请这个孔子雕像的到来还有很重要的仪式的。孔子雕像也是一个旅港乡亲捐赠的,在福建厦门请人打造。按传统习惯是由宗长作为代表去请圣贤入村进校,但经过宗族们的商议认为不能随便按照普通流程请。就在本村内找了孔氏子孙中读书最好的(教授级人物)一个作为请圣代表,宗长辅助,过程相当讲究。(当时无具体留意)从现在强调社区文化建设的背景下,保留、传承传统文化提供了基层土壤社区为核心,提高人们群众的文化水平,对传统文化进行抢救性的保护,以社区为平台,利用社区凝聚优势,将本地传统民俗文化完整

8、的保留、传承。是社区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之一。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赋予了他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传统文化都是以社区为载体,在一定范围内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