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面瘫现状

针灸治疗面瘫现状

ID:5485935

大小:837.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7-12-13

针灸治疗面瘫现状_第1页
针灸治疗面瘫现状_第2页
针灸治疗面瘫现状_第3页
针灸治疗面瘫现状_第4页
针灸治疗面瘫现状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面瘫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年10月面瘫治疗研究概况内容大纲周围性面瘫基本知识周围性面瘫治疗近10年来研究概况讨论分析一、周围性面瘫基本知识病因病理现代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的最常见病因是茎乳孔内发生的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面神经水肿为其早期主要的病理改变,同时可有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神经髓鞘或轴突变性,茎乳孔有自发性疼痛及压痛。面神经受损后,神经内压变化是面神经病理改变的重要特征之一。面神经损伤后第3天,面神经内压即明显升高,伤后1周末达高峰,为正常的4~5倍。面神经内压的升高与神经水肿有关。面神经损伤的早期大多为生理性或功能性麻

2、痹,为可逆性传导阻滞,此时积极治疗可促进功能恢复。一般于发病后2周开始恢复,大多数于1~3个月内好转康复,有的需要6~12个月,也有一部分患者不能彻底恢复,6个月以上无恢复迹象者预后较差。肌电图检查可提供预后估计。一、周围性面瘫基本知识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多于数小时或1~3天内达高峰,单侧发病,中青年最多,表现为一侧面神经完全或不完全瘫痪;患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睑闭合不能而眼裂增宽,不能闭眼,用力闭眼时可见眼球上翻,称Bell氏现象;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因口唇不能闭合,鼓气或吹口哨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易

3、存留在颊齿之间,同时可伴流泪和流涎;茎乳孔有自发性疼痛及压痛;面神经在不同水平受累还可出现其他伴随症状。一、周围性面瘫基本知识运动检查抬眉运动:检查额枕肌额腹的运动功能。重度患者额部平坦,皱纹一般消失或明显变浅,眉目外侧明显下垂。皱眉:检查皱眉肌是否能运动,两侧眉运动幅度是否一致。闭眼:闭眼时应注意患侧的口角有无提口角运动,患侧能否闭严,及闭合的程度。耸鼻:观察压鼻肌是否有皱纹,两侧上唇运动幅度是否相同。示齿:注意观察两侧口角运动幅度,口裂是否变形,上下牙齿暴露的数目及高度。努嘴:注意观察口角两侧至人中的距离

4、是否相同,努嘴的形状是否对称。鼓腮:主要检查口轮匝肌的运动功能。二、周围性面瘫的治疗 近10年来研究概况1、周围性面瘫治疗的整体思路急性期应及时治疗,如不及时或措施不当,易留后遗症。赵琛等的临床研究表明,与面神经麻痹的自然过程相比,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缩短面神经麻痹的病程,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急性期治疗以尽早控制炎症水肿、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受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主。可用药物配合针灸、理疗等,眼睑闭合不全角膜暴露者,可用眼药水或眼膏,并配戴眼罩,保护角膜及结膜。急性期茎乳突孔处疼痛剧烈者,可行茎乳突孔

5、或面神经管减压术。长期不恢复和肌电图检查无明显改善者,可行面神经修复术或面神经-舌下神经、面神经-副神经吻合术。恢复期治疗主要是尽快恢复神经肌肉功能,尤其是面肌的主动被动锻炼。2、周围性面瘫治疗的具体方法神经内科常规方法在急性期给予糖皮质激素以抗炎和减轻水肿,同时给予扩张血管药物、营养神经药物。如口服强的松片、维生素B1、维生素B12、地巴唑或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红外线距离皮肤20~40cm加热,灯距、温度以舒适不烫皮肤为准,30min/次,1次/d。红外线的温热作用能明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消肿、消炎的作用。

6、超短波两电极分别置于患侧耳前区及乳突区,微热量,15min/次,1次/d。超短波透入组织的深度优于其他物理因子,能显著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消炎、消肿,减轻面神经受压,加速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还有助于乳突部疼痛缓解。2、周围性面瘫治疗的具体方法He-Ne激光治疗波长632.8nm,输出功率10nW,照射距离1m,15min/次,1次/d。激光能穿透皮下16mm直达病变部位,可产生热效应、光效应和电磁场效应使毛细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氧含量,达到镇痛、消肿、抗炎的作用。赵春娜报道,用H

7、e-Ne激光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明显提高疗效,且疗效巩固。中频电疗方法同超短波,耐受量,20min/次,1次/d。电脑控制中频电疗可松解肌肉粘连,加强肌肉收缩,使失神经支配的瘫痪面肌得到训练,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组织代谢能力,促进神经再生。2、周围性面瘫治疗的具体方法推拿取下关、地仓、颊车、太阳、丝竹空、翳风等穴,以双手拇指为主,食指为辅,在穴位上按压,每穴5min,以达到针得刺气目的。在用大鱼际或掌根推揉眼轮匝肌、额肌、皱眉肌、咬肌、颊肌等表情肌部分,反复推揉,直至整个患部发热发红。注意不能用力过猛,

8、避免造成面部皮肤破损,可适当使用润滑剂。轻柔的手法可使面神经产生兴奋,增强肌纤维的收缩。灸法例:康明非等通过灸热敏点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60例,操作:用纯艾条在翳明、翳风、下关、牵正附近用回悬灸及雀啄灸两种灸法探查热敏点,灸该点直到扩热、透热、传热然后消散为止,两个疗程后,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达76.67%、93.33%。2、周围性面瘫治疗的具体方法针刺面部常用穴位+风池、合谷、曲池、外关+辩证选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