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玲玲的古籍课-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我家玲玲的古籍课-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ID:5488972

大小:238.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7-12-13

我家玲玲的古籍课-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_第1页
我家玲玲的古籍课-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_第2页
我家玲玲的古籍课-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_第3页
我家玲玲的古籍课-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_第4页
我家玲玲的古籍课-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家玲玲的古籍课-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医宗金鉴》 妇科心法要诀医书简介《医宗金鉴》系清代吴谦等人所编,是清代学习中医的教科书,也是现代学习中医的一部重要读物,特别是其中各科的心法要诀,简明扼要,提纲挈领,朗朗上口,便于记诵,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妇科心法要诀》。六卷(即《医宗金鉴》卷四十四-四十九)。卷四十四调经及经闭诸症;卷四十五崩漏、带下、癥瘕、积、痞、痃、癖、疝等病及嗣育;卷四十六胎前诸症;卷四十七-四十八生育及产后;卷四十九乳症、前阴及妇科杂症。正文编成七言歌诀,附加注释,内容比较规范,概念比较准确。本书对每条歌诀进行病机分析,医理阐述,临床意义的探讨,对有附方的条文进行方义分析,历代应用介绍等,使全书具

2、备理、法、方、药临床应用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并附部分验案,帮助读者理解应用。广泛适用于初学中医者和基层临床工作者参考使用。吴谦生平吴谦是清雍正、乾隆年间的名医,曾任太医院右院判。作为御医,吴谦经常随侍于皇帝身边。乾隆五年(1740年)早春二月,乾隆帝患了感冒,吴谦、陈止敬等御医“敬谨调理,甚属勤劳,……且奏效甚速”,使乾隆帝很快就痊愈了。吴谦等因而受到了嘉奖。在为宫廷服务期间,吴谦多次受到这样的恩赏。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乾隆帝诏令编纂医书,命吴谦、刘裕铎为总修官。作为总修官,吴谦为《医宗金鉴》的成书做出了重要贡献。吴谦认为,医经典籍以及历代各家医书,存在着“词奥难明、传

3、写错误、或博而不精、或杂而不一”等问题,应予以“改正注释,分别诸家是非”。1742年,《医宗金鉴》纂修完成,乾隆帝赐名为《医宗金鉴》,并御赐编纂者每人一部书、一具小型针灸铜人作为奖品。自1749年起,清太医院将《医宗金鉴》定为医学生教科书;这部书还广泛流传于民间,深受读者吴谦崇尚仲景学说。在撰著《医宗金鉴》时,他参考引用清乾隆以前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的20余位医家的著述,对这二部经典著作的原文逐条加以注释,汇集诸注家之阐发,撰成《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17卷、《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8卷,列为《医宗金鉴》全书之首。《医宗金鉴》是清乾隆帝敕命编纂的大型综合性医学丛

4、书。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国力鼎盛,宫廷医学也达到顶峰阶段。乾隆皇帝务求标榜文治,于乾隆四年(1739)下谕太医院编纂医书:“尔等衙门该修医书,以正医学”。由大学士鄂尔泰和亲王弘昼督办,任命御医吴谦、刘裕铎担任总修官(相当于主编),陈止敬担任该书的经理提调官。为保证医书的质量,选派有真知灼见、精通医学、兼通文理的学者共同编纂,设纂修官14人,副纂修官12人,武维藩等作为纂修官参加了编写。此外,还有审效官、誊录官等人员,共70余人参加了编写工作。编撰中,不仅选用了宫内所藏医书,还广泛征集天下新旧医籍、家藏秘籍和世传良方。《医宗金鉴》是作者们对18世纪以前的历代医学著作加以校订

5、、删补,并节录编辑而成书的,是宫廷医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医宗金鉴》一书,从医学文献校订整理的角度体现了宫廷医学的学术水准和成就。1.调经门月经异常[提要]论述激经与逆经、胎漏的区别4。[原文]属性:经期吐血或衄血,上溢妄行曰逆经。受孕行经曰垢胎,受孕下血漏胎名。[注]妇女月经一月一下,此其常也。若经行而吐血、衄血,上溢妄行者,是谓逆经。有受孕之后,月月行经而产子者,是谓垢胎。有受孕数月,其血忽下而胎不陨者,是谓漏胎。此皆月经之异乎常者也。[参考译文]妇女在经期出现口中吐血、鼻中衄血等血液上逆妄行的现象时,呌做逆经。苦在受孕之后,仍按月行经而胎儿不受损伤的,叫做垢胎。芡有受孕几

6、个月之后,忽然又见^血来临而胎儿不堕的,叫做漏胎。以上这些都是月经异常的观象。精华节选[解释]释一:“逆经”亦叫倒经,临床较为常见,在行经前或行经时鼻子出血,病重者血从口鼻涌出。需服药沿疗。释二:“垢胎”,是怀孕后仍按月来月经。此与“漏胎”不同,漏胎不是按月而行,而是淋漓不断,如不治疗,必要流产。垢胎每月行经,量甚少,出血半天或一天即止,此为孕妇气血有余,可不必治。释三:漏胎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因房事过多,或不惧跌扑损伤引起伤胎而下血,此时必须静养,卧床休息,服药治疗。二是怀孕数月后,无故血自下,有胎堕者,有始不堕者,漏胎而不墮,其中有按预产期而产的,有过预产期才产的,俗称补月

7、。2.调经门经行腹痛证治[提要]论述痛经的证治。[原文]经后腹痛当归建,经前胀痛气为殃,加味乌药汤乌缩,延草木香香附榔。血凝碍气疼过胀,本事琥珀散最良,棱莪丹桂延乌药,寄奴当归芍地黄。【注】经后腹痛或去血过多,乃血虚也。宜用当归建中汤补之,其方即小建中汤加当归也,经前腹胀痛,乃血气凝滞。若胀过于痛,是气滞其血也,宜用加味乌药汤开之,其方即乌药、缩砂、延胡索、甘草、木香、香附、槟榔也。若痛过于胀,是血凝碍气也,宜用琥珀散破之,其方即三棱、莪术、丹皮、官桂、延胡索、乌药、刘寄奴、当归、赤芍、生地黄也。[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