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教学设计(详细解读).doc

《挑山工》教学设计(详细解读).doc

ID:54917623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3

《挑山工》教学设计(详细解读).doc_第1页
《挑山工》教学设计(详细解读).doc_第2页
《挑山工》教学设计(详细解读).doc_第3页
《挑山工》教学设计(详细解读).doc_第4页
《挑山工》教学设计(详细解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挑山工》教学设计(详细解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挑山工》教学设计(详细解读)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用“耽误”、“朴素”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启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指名朗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安排的篇目和重点训练项目。2、导入新课。板书:挑山工。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知道“挑山工”是指什么样的人?预习后,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点?(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认识可深可浅。)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

2、课文。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二、讲读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2、讨论。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他们登山时的姿势是什么样的?找出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什么样的?(是折尺形的。)谁能描述一下,“折尺”5/5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可在黑板上图示,或实物演示。)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往上走?(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能省些力气。)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带来什么问题?(路程比游人约多一倍。)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

3、读课文。三、讲读第二自然段1、齐读第二自然段。2、讨论交流。作者对什么现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作者为什么感到奇怪?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饱览”是什么意思?(充分地看,看个够。)“题句”是什么意思?(就是为留纪念而写的诗句。)“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感叹挑山工登山之快,对挑山工的领先感到吃惊,觉得不可理解。)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

4、旧课1、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读音。提醒注意:“奏”、“素”是平舌2、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时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二、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1、提出学习要求。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是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2、学生按要求自学思考。5/53、讨论交流。“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三次。)这三次相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请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几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在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后来发现“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达我们相遇的地方。)“攀谈”是什么意思?(闲谈,随便聊聊。)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

5、攀谈”?(因为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谜。)三、讲读第四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谜”。)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作者的这个“不解之谜”是怎样产生的?联系前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是通过对挑山工与游人的对比产生的。)四、讲读第五自然段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自然段。2、讨论。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挑山工是怎样解释“这个理儿”的?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我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呢?(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么就怎么)(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那么,

6、为什么游人“高兴怎么就怎么”,而挑山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呢?(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在哪里停,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要按时把货物送到山顶,目标专一,所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五、讲读第六自然段1、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2、讨论交流。“心悦诚服”是什么意思?(诚心诚意地佩服。)“包蕴”指什么?(包含。)“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什么是“哲理”?(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5/5山民这几句朴素的话里,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比较游人与挑山工的不同之处,然后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实不行”、“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含

7、义,再深入到更深一层的认识:看准目标,坚持不懈,就能达到目的;放松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六、讲读第七自然段作者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说“我需要它”,而且“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向前。)七、布置作业熟读课文,体会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第三课时一、复习旧课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