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卦爻辞与《诗》之传承概观-论文.pdf

《易》卦爻辞与《诗》之传承概观-论文.pdf

ID:54925034

大小:510.7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5-04

《易》卦爻辞与《诗》之传承概观-论文.pdf_第1页
《易》卦爻辞与《诗》之传承概观-论文.pdf_第2页
《易》卦爻辞与《诗》之传承概观-论文.pdf_第3页
《易》卦爻辞与《诗》之传承概观-论文.pdf_第4页
《易》卦爻辞与《诗》之传承概观-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易》卦爻辞与《诗》之传承概观-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管子学刊2014年第1期古今论坛《易卦爻辞与诗之传承概观孙立涛(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摘要:《易》是中国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亦是最古老的h筮之书。除意广涵深的哲理外,《易》卦爻辞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分析卦爻辞的描写内容、艺术特征、运用意象可知,其与《诗》具有一迈相承的文学意蕴。进而可见,《易》亦为古代文学之源,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关键词:《易》;《诗》;文本内容;艺术手法;意象中图分类号:B2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3828(2014)O1—0097—08从甲骨卜辞到《易》卦爻辞,作为中国早期有多数卦爻辞即比兴的诗歌J4;居乃鹏则将《易》文

2、字记载的筮辞,也从简单记实性的散文,渐渐发卦爻辞分为设象辞、记事辞、占断辞,认为设象辞展为带有一定主观雕饰成分的美文,这反映了先与《诗》的比兴相同;陈良运认为卦爻辞中“赋比民艺术审美观念的逐渐提高。这些“美文”在《易》兴”艺术已初见端倪,并分析了其与《诗》中个别篇中虽不多,但作为一种发展的文学意蕴,必然会对章在历史掌故与句式特点上的承续关系;李炳后世产生一定的影响。稍后出现的《诗》即处于这海则对《易》《诗》“比兴”运用的异同进行了分条文学意蕴的传承线上,其内容与形式的丰富完析,等等。善,反映了先民审美情趣的进一步提高。但《易》综观以上研究成果,因其非直接论述《易》与与《诗》的传

3、承关系又稍感复杂,因为《易》的编集《诗》的传承关系,或侧重于比较《易》与《诗》某个似有一个过程,编纂成书概为商末周初,或认为西方面上的传承,所以有不够全面、不够形象细致之周末、东周初。而《诗》中各篇章的写作也有一个感。为更直观、更详尽地论述《易》与《诗》的传承,过程的积累,主要为西周初至春秋时期的作品。本文欲从《易》卦爻辞的具体文本出发,分三个方所以《易》与《诗》之间有一个传承式的交叉面展开论述,希望能对现代学人有更多的启示。期。关于二者之间的传承关系,历来多有重视与一、文本内容的传承研究。如闻一多先生认为:“《易》有《诗》的效果,《诗》亦兼《易》的功能,而二者在形式上往往不能

4、1.关于祭祀的内容分别。”[1]】刘大杰将《易》卦爻辞作为歌谣编人我们知道《诗》中有大量关于祭祀的乐歌,《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认为其“再进一步发展,便《颂》几乎都是祭诗,大、小雅中也有部分祭祀之到了《诗经》”_2J1。高亨认为《周易》的表现手法歌。而《易》中亦有一定数量的卦爻辞是关于祭祀有赋、有比、有兴,与《诗经》相近E3]。王栋岑从的,全列如下:内容、风格、表现手法、韵律节奏几个方面简单分《随》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析了卦爻辞与《诗经》的传承关系,认为不应把《诗西山。经》作为中国诗歌的开端[4]。此外,还有很多学者《观》卦辞:盥而不荐,有孚颚若。间接论及《易》与《诗

5、》在艺术表现方面的关联,尤《大过》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其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如李静池分古代文化为《习坎》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卜辞时期、《周易》卦爻辞时期、《诗经》时期,认为终无咎。收稿日期:2013—10—30作者简介:孙立涛(1982一),男,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97《益》六二:王用享于帝,吉。《师》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升》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困》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同人》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享祀。不兴。九五:乃徐,有说,利用享祀。《谦》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

6、邑国。《既济》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榆《复》上六: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祭,实受其福。凶,至于十年不克征。分析上面的卦爻辞可知,《易》中关于祭祀的《离》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内容与《诗》中描写极其相似,多是王公贵族的祭丑,无咎。祀活动,有专门的祭祀地点(西山、岐山)、祭祀器《夹》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物(樽、簋、缶)、祭祀物品(白茅、酒)、祭祀名称(榆《中孚》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祭),并表现出虔诚、慎重的态度和观念。《既济》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2.关于政治的内容这些卦爻辞简单地描述了一些征伐的情景和《诗》中有很多美刺时政的篇章。有士

7、大夫的场面,虽不具体,但已透露出当时战争的很多信美刺诗,也有平民的美刺诗。主体的不同,所表达息。如,表现征伐的正义性,要“师出以律”;表现的内容也不同,并产生了各样的感情色彩。《易》征伐的艰苦,要“伏戎于莽”、“三年克之”。从中亦卦爻辞中虽缺乏个性主体的形象,但政教性卦爻可以看到当时征战的一些场景,“折首,获匪其辞的情感色彩已初露端倪。简列如下:丑”、“或鼓或罢,或泣或歌”。而战争描写发展到《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诗》,则内容具体,场面宏阔,情感炽烈。《坤》六三: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