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戏角色研究述评-论文.pdf

引戏角色研究述评-论文.pdf

ID:54926603

大小:391.6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04

引戏角色研究述评-论文.pdf_第1页
引戏角色研究述评-论文.pdf_第2页
引戏角色研究述评-论文.pdf_第3页
引戏角色研究述评-论文.pdf_第4页
引戏角色研究述评-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引戏角色研究述评-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年5月天水师范学院学报May,2014第34卷第3期JournalofTianshuiNormalUniversityVo1.34No.3引戏角色研究述评张雅宁(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引戏是宋金杂剧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对引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引戏的源头、职能及角色流变。对引戏源头的研究集中在两组关系上:引戏与引舞、引戏与远古祭祀。对引戏职能的研究围绕着引戏是否参加杂剧演出而展开。对引戏角色流变的研究则主要包括引戏与旦角、引戏与末角两组关系的讨论。引戏角色研究虽然取得了显著成

2、果,但仍需学者把握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一是在文物资料与考古发现中寻找新线索,二是对引戏角色的源头研究和职能研究作进一步努力。关键词:戏曲;角色;引戏中图分类号:1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351(2014)03—0070—05引戏是宋金杂剧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最早出于职能。在此基础上,作者将王国维“戏头、引戏实《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条和吴自牧《梦梁录》卷出于古舞中之舞头、引舞”的说法精确表述为“古二十“伎乐”条:“杂剧中末泥为长,每一场四人剧角色中的戏头出于古代队舞中之舞头,而引戏则或五人。先

3、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日艳段;次做正杂出于引舞”。相对应地,引戏只司赞导而不入戏,剧,通名两段。末泥色主张,引戏色分付,副净色戏头则须要进入戏剧中以司艳段的演出。[31发乔,副末色打诨,或添一人名日装孤。其吹曲破一些学者对“引戏源于引舞”说提出了质疑。断送者,谓之把色。”n由于资料匮乏、记载简略,李奉戬、元鹏飞的《“引戏”扮“末”考》一文,“引戏”一直是一个尚未明确的角色。笔者通过对摘引了《东京梦华录》卷九“宰执亲王宗室百官人引戏研究成果尤其是近几年来新成果的梳理,从引内上寿”条描述饮宴节次的内容,指出其中小儿戏

4、角色的源头、职能、角色流变几个方面加以评队、女童队入场后表演舞蹈并致语的演出形态即为述,以求厘清引戏角色研究的现状,并探究其后的宋杂剧演出前自身体系的开场仪式,d,JL班首与女研究重点及方向。童致语应当是引戏开场的源头和表现。作者提出宋杂剧表演中的“参军色致语”形式属于整个宴饮节一、引戏的源头研究次的主持项目,不仅限于演出杂剧时,因此“参军色致语”不应被认作杂剧自身体系中角色“引戏”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史》中曾提出,引戏的源头。作者认为,引戏并非源于引舞,二者自有是受到唐宋大乐的影响而产生的,它实际上出于古

5、其所属的体系,同时并出,而非继承关系。宋俊舞中的舞头引舞。在两宋时期,杂剧在宫中的演出华、王开桃的《引戏非戏剧角色辨——兼谈竹竿子很大程度上受到大乐的影响。舞蹈中的诸多形式会与副末开场》一文中的观点亦有别于黎国韬《舞头自然而然地搬到杂剧演出中,因此,原来以舞为特与引舞补说》中的观点。首先,宋文对“引舞”概征的引舞到了杂剧中就变成了引戏。嘲黎国韬的念进行辨析后认为,引舞排在队舞前面,引导队舞《舞头与引舞补说》修正了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表演,并且自己也要表演,这一理解显然与黎国韬中的一些观点,涉及到了引戏起源的问

6、题。作者认对“引舞”概念的界定相左。其次,宋文认为“竹为“引舞”与“舞头”在队舞中是两个不同的角竿子”(即参军色)与引舞不同,引戏并非来自于色,舞头可以进入队舞表演,引舞(竹竿子,亦同引舞,而是源于“竹竿子”。[51参军色)只司勾、念,并不参与具体舞蹈动作的表笔者认为,将引戏角色的源流追溯到古舞中的演,亦不歌唱。在特定情况下,舞头兼有平时不参“引舞”,尚不能充分地解释其发生由来。引戏来源与表演的引舞的一些指挥职能,尤其是“勾队”的于引舞,仅仅是找出了二者在演出职能、形态上存收稿日期:2014—03—15作者简

7、介:张雅宁(1990一),女,甘肃天水人,兰州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70在的某些共性,而不能剖析这些共性背后的深层原及,如康保成与杜学德的文章提及傩戏中仍遗留着因。如,引戏与引舞均为表演前的引导演出,但为引戏的表演形式,但对于引戏与傩戏之间的渊源关何正式表演前一定要做此类引导呢?其渊源又何系没有具体说明(杜学德在《固义大型傩戏<捉黄鬼)中在?这或许才是解决引戏角色源头问题的关键。在的长(掌)竹》中提到“长竹”在一些请神、祭祀等仪式中的表这个层面上,学者也做了一些初步的设想和探讨,演形态或可给我们一些提示)

8、;三是对相关概念(如“引将引戏角色的源头追溯到了远古祭祀中的傩戏上。舞”、“舞头”、“戏头”、“竹竿子”、“参军色”等)的界定不康保成《“戏场”:从印度到中国——兼说汉清,造成了观点的分歧。这些问题的解决还留待更译佛经中的梵剧史料》一文对引戏的源头问题提出多文献及文物资料的发现。了讨论。文章首先在许地山的研究基础上考证了梵剧舞台监督“引线匠”与弄傀儡人“引线匠”的渊二、引戏的职能研究源关系,其次通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