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汇报王楚龙.doc

“全景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汇报王楚龙.doc

ID:54949157

大小:2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4

“全景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汇报王楚龙.doc_第1页
“全景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汇报王楚龙.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全景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汇报王楚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全景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汇报综合组王楚龙全景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旨在通过研究教学行为,整合之前无数片状的教学理论,完整地指导教学全过程。如何结合科学课的教学实际来进行全景课堂的研究与实践,完整地指导教学全过程呢?新课标要求科学课教学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学中,我尝试按全景课堂有关理论,把握教材根本,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和补充,争取能使教学活动体现出一种“全景”之美。例如,四年级“声音的传播”一课,教材的核心是让学生认识到“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的,教材安排了一个实验,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音叉

2、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波动。从而得到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但在研读教材后,我主为,仅仅这样一个观察实验不足以让学生对“声音是以小的形式传播的”这一概念形成概念,因为学生们并没有认识到什么是波,波与物体振动(声音的产生)的关系,也就难以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因此,根据“全景课堂”理论的“层次美”的要求,把教学目标进行了分解:一、认识什么是“波”。二、认识波与振动的关系。三、认识“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并为每个小目标设计了能动手操作,能用眼观察,用身心体验,用大脑思考的实验过程。在认识什么是“波”板块的教学中,我安排学生两人一

3、组,手牵一根跳绳,其中一人牵跳绳的手上下振动,观察跳绳形状发生的变化。同时,另一名学生体验手上有什么感受?这时,教师提问:“当一名同学的手开始振动后,这跟跳绳像什么?”“波浪!”学生们竟能异口同声地回答。接着又问:“你们看,这根跳绳为什么会形成波的样子?”“对面那名同学的手有什么感受?”并引导学生回答:因为物体振动,引起旁边物体振动,就形成波。从而帮助学生认识了“波”,顺利进入下一板块。在“认识水与振动的关系”板块教学中,我把学生们带到学校大水池旁,放满一池水,让一生在水池的一端拍打水面,引起那里的水振动,并观察池水水面,并提问:“

4、当一个同学在那一端拍打水面时,整个池水形成了什么?”“水波!”学生们回答很迅速。接着又问:“为什么在那一端拍打水面,整片池水形成水波?波与振动有什么关系?”在“认识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板块教学中,我又把同学们带到大鼓跟前。这次,我首先进行了一连串的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刚才的实验让我们明白了振动的物体会引起周围的物体发生什么现象?波与振动有什么关系?那么,你们认为发声物体会引起周围物体发生什么现象,形成什么?”并由学生依次回答,并引导他们回答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会引起周围物体振动形成波

5、,波能传递振动,所以声音是由波的形式传播的。“是这样吗?”我让他们在自己的手上套上一只塑料袋,把手放在大鼓前面,并敲打大鼓,让他们感受大鼓的声波引起塑料袋振动,拍打手面的感觉。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们竟瞬间沸腾了,“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学生们发自内心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