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螺旋的科普产业协同创新机制研究-论文.pdf

基于三螺旋的科普产业协同创新机制研究-论文.pdf

ID:54978691

大小:345.19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07

基于三螺旋的科普产业协同创新机制研究-论文.pdf_第1页
基于三螺旋的科普产业协同创新机制研究-论文.pdf_第2页
基于三螺旋的科普产业协同创新机制研究-论文.pdf_第3页
基于三螺旋的科普产业协同创新机制研究-论文.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基于三螺旋的科普产业协同创新机制研究-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4卷第5期科技和产业Vo1.14.No.52014焦5月ScienceTechnologyandIndustryMay,2014基于三螺旋的科普产业协同创新机制研究李黎,孙文彬,汤书昆(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传播研究与发展中心,合肥230026;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媒体传播系,杭州310018)摘要:我国科普产业创新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政府、大学和企业是科普产业创新发展不可缺少的三大主体。通过三螺旋创新理论的应用,分析了政府、大学和企业在科普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构建了这三大主体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并针对科普产业协同创新提出了几条对策建议,为促

2、进科普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关键词:科普产业;三螺旋;协同创新;运行机制中图分类号:F4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807(2014)05—0017—042013年l1月举行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再次强模式所替代。他认为,在协同创新中不强调谁是创新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主体,大学、产业、政府三方都可以是创新的组织者、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建主体和参与者,无论以哪一方为主,最终都是要形成设创新型国家首先就需要加强科普建设,提高全民的动态三螺旋,推动各种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1三螺科学文化素质,为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提供重旋

3、提供了一种新的促进创新的组织结构,大学一产要保障。发展经营性科普产业正是在我国公益性科业一政府之间的封闭边界被打破,代之以在一个灵活普事业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制度创新。在知识经济的系统中每一方都表现出其他方的一些能力,但同时时代,科普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仍保留着自己的原有作用和独特身份。三螺旋结构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进行,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模式综合了创新过程中知识、市场和政策等多元因繁荣科学文化,满足公民的科学知识需求,提升公民素,在三者互动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公共界面L2],它把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创新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创新所需要的知识流、信息流、人才流、政策流聚集于科普产

4、业的主要桎梏,由于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制约,同一结构框架之内,减少了创新障碍,提高了创新绩科普产业各参与主体的创新积极性还未被充分调动效。可见,大学一产业一政府三螺旋不应当被看成是起来,创新主体间的开放合作网络尚未形成,整体创一个僵硬的框架,而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动中的动态系新合作效率较低。因此,在实践操作层面,有必要构统。建科普产业协同创新机制以促进科普产业健康有序2科普产业创新的三螺旋主体结构发展。当前,科学文化已是社会发展的主导文化,作为1三螺旋协同创新理论概述弘扬科学文化的科普产业,对优化第三产业结构、拓1995年,亨利·埃茨科维兹从传统知识生产主宽就业领域、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智慧中国理念

5、等体的关系转变上提出了著名的“三螺旋”创新理论,描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国家创新的子系述了大学、企业与政府三方在知识生产、传播与应用统,科普产业的发展也同样可以借鉴三螺旋创新理过程中的复杂关系。他认为大学、企业与政府三者边论,以深入分析科普产业各参与主体的重要功能,通界已经逐渐模糊,知识生产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强。之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科普产业的快速发展。前由“学科推动”的知识生产线性模式正在被“三螺2.1政府——科普产业制度创新主体旋”下的跨学科、跨组织、跨地域、跨国界的协同合作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科普产业要想获得良性的快收稿日期:2O14一O3—11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O12B

6、AH91fO3)作者简介:李黎(1985一),女,河南平顶山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传播与科普产业。17科技和产业第14卷第5期速的发展,不能缺少政府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推动和社会最直接的形式是传播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因管理。我国政府一直将科普事业作为自身的本职工此,关于大学的社会责任,另一个新出现的狭义概念作,而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科普产业,就则是专指科学传播oE4]作为前沿科学的发源地、创造需要政府突破传统的制度建设,创新性的为科普产业地和集散地,大学可以为科普产业内容创新提供源源的发展服务。不断的知识内容。而内容是科普产业的核心要素,知第

7、一,制定科普产业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法规。识内容创新是科普产业成长和发展的核心。大学开2002年6月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展的科学传播活动可以为科普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内及法》为我国的科普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容资源和指导,刺激了公众的科学文化需求,对科普《科普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科普工作”,“国务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国科普工作规划,实其次,参与科普产业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