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论文.pdf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论文.pdf

ID:54978974

大小:334.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07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论文.pdf_第1页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论文.pdf_第2页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论文.pdf_第3页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论文.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0教学研究l是≥,}l摘要: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案例1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笔者在进行“等差数列”教学时,给出了生活中题意识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实例.)的必然要求.结合实例说明:教师应在教学中营造质(1)某剧场前l0排的座位数分别是:疑氛围,使学生敢问;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想问;38,40,42,44,46,48,50,52,54,56.指导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强化质疑训练,使学生(2)某长跑运动员7天里每天的训练量(单位:m)善

2、问.是:7500,8000,8500,9000,9500,10000,10500.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案例(3)高一年级的奇数班级数依次是:1,3,5,7,分析9,11,13.(然后,笔者组织学生观察这几个数列的各自特点长期以来,由于陈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对学生和共同特点,再让学生根据共同特点抽象概括出等差学习能力和主动精神估计不足,数学教学仍滞留在数列的定义,一切都很顺利.笔者正准备进入教学的“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狭隘圈子里.学生普遍缺下一环节时,生.突然举手提问.)乏问题

3、意识,不善于用数学眼光观察、思考、认识客生:定义中为什么是后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观世界.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而不是前一项与它的后一项的差呢?敢于提f{;新问题,发表新见解.(既然教材上没有这样定义,说明这样不行.至于为什么不行,笔者没有思考过,笔者认为不妨和学生一、营造质疑氛围。使学生敢问一起来探讨一下.)师:生上课认真思考、勇于提问,值得表扬!学生是否愿意提出心中已有的问题,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具体要做到:(1)当请说说你的想法.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太合理时,

4、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思生。:等差数列:1,3,5,7,9.每一项与它的考问题的主动性与敢于提问的行为;(2)当学生由于不后一项的差等于常数一2.善言辞或思考不透彻而语无伦次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师:按照你的想法,等差数列还可以怎么定义呢?继续提问,并给予耐心的指导、解答;(3)当学生提出生。:只要把定义中的“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改为“每一项与它的后一项的差等的问题有错或者是已经讲过时,教师不能嘲笑、批评,于同一个常数”即可.而是要打消他们的顾虑,保护他们提问的积极性.另外,要在班级中培育

5、积极健康的班级舆论,形成团结师:这样定义是否可以?生::这个每一项应该包括第一项,因此,还需把协作、相互激励的良好学习风气.只有这样,才能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定义中的“从第二项起”去掉.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师:这样定义还有没有问题?收稿日期:2014—03~01作者简介:赵绪昌(1963一)男,四川宣汉人,中学特级教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苏步青数学教育奖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主要从事中学数学教学研究和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2014:~靴期塑田

6、教学研究≥l{XljIYA0生:有.例如,等差数列1,3,5,7,9.最后(1)PC与平面ABC所成角的正切;一项没有后一项,因此应该加上一个条件“最后一项(2)PB与平面A口C所成角;除外”.(3)AB与平面朋C所成角.师:大家是否同意他的观点?生:因为PA上平面ABC,所以PC与平面ABC生:不同意.等差数列“1,3,5,7,9”是有限所成角即/-PCA,tan/_PCA=1.数列,还有无限等差数列,如1,5,5,7,9,11,⋯,它的每一项都有后一项.生:船与平面ABC所成角即/-PBA,为4

7、5。.师:有限数列最后一项没有后一项,而无限数列生:因为AN上平面PBC,所以AB与平面PBC的任何一项都有后一项,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所成角即/_PBA,为45。.生,:可以这样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每师:很好,同学们观察图形,能否自己提出一个一项(有限数列最后一项除外)与它的后一项的差等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问题呢?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生:老师,我提出一个问题,根据图中条件,求常数叫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PB与平面c所成角的正弦值.师:现在同学们来看

8、看这个定义,是否完善了?师:你能发现这个线面角在哪里吗?生:完善了.生:如图2,取A0中点为。师:同学们很爱动脑筋,敢于质疑,也很聪明,点,由于△ABO为正三角形,经过群策群力解决了问题,用自己的方式定义了等差所以BM_LA0.又j_PA。所C数列,很_『不起.同学们,你们再比较一下你们的定以BMJ_平面C。于是船与平A义和教材上的定义,觉得哪个更简洁?面C所成角就是/_BPM.(学生经过比较讨论,都一致认同教材上的定义简师:生发现了一个图中并图2洁,不需要讨论有限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