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七原则.doc

课堂提问七原则.doc

ID:55014972

大小:2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6

课堂提问七原则.doc_第1页
课堂提问七原则.doc_第2页
课堂提问七原则.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课堂提问七原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堂提问七原则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学目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钻研、思考,并能准确解答,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提问这种教学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掌握与理解知识的重点与难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也有利于教师迅速获取反馈信息以提高教学质量。当然,提问的方式方法很多,诸如直问、曲问、逆问、比较式提问、选择式提问、层进式提问、剖析式提问等。但不论哪一种提问方式,在问题的设计与问题的提出上都应当注意以下几个原则。目的性原则

2、。提问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因此,必须从实现教学目的的意义出发来设计问题,要做到有的放矢。这就要求教师,一要认真钻研教材,从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出发,抓住重点与难点来设计问题;二是要研究学生,从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好处理办法,使问题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整体效应原则。教师应当在每一节课前,都要考虑这节课讲什么,怎样去讲,为什么这样讲,换一种方法行不行等问题。根据所讲授的内容,大至整个学科的教学大纲与考纲,中至本章节、本单元所讲授的内容,小至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都要有一个整体性的考虑,使

3、整节课的问题有一个整体的思路,即紧扣中心,形成或纵或横的信息链,使学生对这节课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不能只是一些枝节、零碎的东西,让学生无法整体把握,更抓不住重点与关键。趣味性原则。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注重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因此,不论在导入新课,还是在授课的关键、重点之处,都可以从提高学生的兴趣入手来设计问题,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讨论,从而来阐述某一道理,也可以例用一种生活现象、幽默笑话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联系本节的内容进一步阐释其规律和本质等。但一定要在问

4、题设计上紧扣知识点,不可让学生只是哄笑一番而没有任何收获。集中注意原则。提问就是要引起学生的注意、精力的集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与把握,当然这种注意包括他们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在关键处设疑,还应当在无疑处设疑。一方面,教师的提问,要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使得学生能在无疑处生疑,就是要在学生容易忽视而又对本节内容的理解起到一定作用的地方设疑,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正如朱熹说的“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种时时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设计,既能使学生在进一步的

5、思考中顿悟,又可以逐步培养起善于发现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三适”原则。即适度、适量、适时原则。适度就是指问题的难度要适中,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要让他们跳起来摘果子,而且经过努力又能摘得到,这就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问题。适量就是教师提的问题不能满堂飞,也不能一个问题没有而只是自己的满堂灌,根据研究表明,中小学课堂教学内容有效提问仅占56%,因此教师要在备课的时候,要认真研究、精心选择,把握整节课的中心与关键来设计问题。适时就是要掌握设计好的问题在恰当的时间提出,问题过早或过晚提出,都会影响学生听课的思路

6、。点拨引导原则。设计问题、提出问题之后,还要进一步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以获得正确认识。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把握住时机,进行点拨、引导:或化解思维的疑窦,或指明思路的方向,或旁敲侧击使之触类旁通,或由此及彼引向纵深等。总之,教师在问题提出后,不要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而要学会逐步导入,教给学生以独立思考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千万不能因为时间紧或其他原因,缺乏对问题的诠释,更不能不管学生明白不明白而草率地告之以答案,这样的话,问题的设计与提出就毫无价值与意义。总结评价原则。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置之不理,或简单地说

7、“行”或“还可以”之类的简单的话,需要在内容、思路、方法、语言等方面做出简单的评述,既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回答的对不对、好不好,又要让学生知道正确的答案以及正确答案得来的整个思维过程,让学生明白自己出错的原因或答得不够彻底、完整的理由等。总结评述是回答问题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他对知识的系统与综合、认识的明确与深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恰如其分的总结评述还可以提高学生继续探索、积极钻研的兴趣,从而提高教与学的质量。总之,教师只有在认真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并且认真加以点拨引导与恰当地总结评述,才能很出色地完成教学任

8、务,学生也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