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计算课堂中实施高效教学.doc

如何在计算课堂中实施高效教学.doc

ID:55017291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6

如何在计算课堂中实施高效教学.doc_第1页
如何在计算课堂中实施高效教学.doc_第2页
如何在计算课堂中实施高效教学.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如何在计算课堂中实施高效教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在计算课堂中实施高效教学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谈“高效课堂”,而且众说纷纭。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在尽可能少的时间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在计算课中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呢?看来只有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环节的设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面、参与程度及课堂情绪等诸多方面精心钻研,才能促使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效。一、围绕教学目标,设置有效环节,实施高效。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前提。为达到教学目标,就要研读教材,领会教材在教学中的意图,

2、以教材为载体,合理整合教材,设置有效的教学环节因材施教,充分体现教材的意图。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做到胸中有数,以便在教学中化繁为简,巧妙破解,使学生能及时掌握和运用,达到教材目的,提高教学效率。记得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一年级下册《小小图书馆》),我认为计算方法的自主探究和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尤为重要,于是先请学生动手摆小棒,在动手操作中理解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减;再利用计数器动手拨一拨进一步明确从十位上借一个珠子当作个位上的十个珠子去减,加深理解退一当十的道理。看似都是动手操作,但在思维要求上两者已有了明显的

3、区别和提高,特别是利用计数器很好地帮助了学生理解位值制的思想和借一当十的道理。有了前面两个环节的铺垫,再适时放手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探索不同的算法,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益处。请看学生对33-7的多样算法:(1)13-7=620+6=26(2)30-7=2323+3=26(3)10-7=323+3=26(4)33-10=2323+3=26(5)33-3=3030-4=26(6)7+26=3333-7=26(7)7-3=430-4=26(8)30-10=2020+6=26对入学不到一年的孩子来说这么多的算法,你是不是也为之称奇,

4、面对如此聪明肯动脑筋的学生,你还能说只有某一种方法才是最好的吗?显然不能。至于学生的方法又多又杂的问题,老师可以不急于评价,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这三个环节的设置由直观到抽象,由动手操作到动脑思考层层递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二、加强迁移类推、对比教学,实施高效。知识之间往往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有些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用旧知识去认识和理解,而有些新知识却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清与旧知识的区别、联系,来加深理解新知识。同样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一年级下册《小小图书馆

5、》),由进位加法笔算竖式推出退位减法笔算竖式,在对比中理解它们都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不同点是进位加满十向前一位进一,且进位点写在前一位的右下角,而退位减是不够减要从前一位借一当十再减,且退位点要点在前一位的头顶上,最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点的位置不同。在对比、思考中很快就帮助学生掌握了退位的方法和减法竖式的写法,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了计算方法。看来利用知识的迁移、对比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新知,还能提高学生的分析水平,教给学生迁移的思维方法,这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三、注重估算教学,实施高效。估算和学生思维活动紧密相关,重视

6、估算对学生的合理猜测,灵活运算等数学思维活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计算33-7时先让学生估算;(1)33-10=23(2)30-5=25(3)30-10=20(4)35-10=25(5)40-10=30在估算的过程中找出准确的案的范围在23和30之间,并对自己的估算结果做出解释。可见通过估算不仅可以推断出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还在估算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锻炼。适时进行估算训练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总之,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计算教学

7、,以学生的眼光看待计算教学,围绕教学目标,不断改善教学方法,设置有效环节,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